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乡美镇兴丨文山市秉烈乡:碧绿稻田绘“丰”景
发布时间:2025-05-06 11:23:11
乡镇,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里有产业升级的蓬勃气象,有文化传承的匠心坚守,有基层治理的智慧创新,更有无数平凡奋斗者的动人身影。阡陌之间,皆是故事。文山发布策划推出《乡美镇兴》专栏,为大家呈现最鲜活的乡镇脉动、最真实的基层故事,一起见证山乡蝶变,共绘发展新篇!
“咕咕咕,咕咕咕……”5月2日清晨,伴着布谷鸟富有节奏感的歌唱,文山市秉烈彝族乡旧老龙村委会新老龙自然村雨后初晴,稻谷秧苗愈发翠绿。村民王炳荣感叹着“肥不过春雨”,乐滋滋作好了下周“开秧门”的打算。
“五一”假期,秉烈乡一些村寨迎来栽秧季。机器轰鸣、吆牛声响彻田间地头,人们打田耙地、拔苗插秧,用辛勤劳动绘就一番“丰”景。
抢农时:大小朋友齐上阵
走进秉烈村委会白土寨村小组,一根连通水库的大水管,将白花花的水送往田里。
“我们在这边栽秧,我老公在那边打地,姑娘一家也趁放假回来帮忙了!”村民王成彩说,为了抢农时,她家的12亩水稻每天都要请三五个人来帮忙栽秧,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栽完。
“在家里爱玩手机,不如带来体验一下劳动。”另一边的稻田里,村民陆怀珍带上刚上大班的女儿来栽秧。“不能栽太密”“这里再补一株”……大朋友几番言传身教后,小朋友稚嫩的双手已栽得有模有样。
在丫科革村委会丫科革自然村,大片小米辣地覆着薄膜,通了滴灌,一些村民正忙着喷洒叶肥,科技强农的影子越来越多。假期,在外读书的李继和、李全丽兄妹俩回到家乡,走进辣椒地里拔草。“晒点太阳不怕,正好晒干拔出的草,平时老人种地辛苦,放假回来就应该帮衬农活。”李继和说。
秉烈米香:还得会辨别
“听说我们栽得多,好多人会找上门来买。”白土寨村村民王成彩说,去年种的12亩稻谷基本不愁卖,加上政府帮修好了水库水管、供水充足,村里每年都能早种早收,卖个好价钱。
从玉溪来秉烈乡发展油橄榄种植的李崇建每次回老家,都会从熟悉的种植户那里买上百把斤,因为父母和孩子都觉得秉烈米不错。
在舍舍村委会下舍舍自然村,村民冯炳泽正在田间观察水稻、荸荠苗长势,等待移栽。平时他在家负责农业生产,妻子王跃美则在文山卖米并照顾上学的孙子,积累了一批老客户。“其他乡镇的也会拿米来秉烈街卖!”冯炳泽说,秉烈米好吃可能跟秉烈乡海拔较高、日照较长等地理气候条件及米的品种有关,也有“白土、雷响田种出来的更好吃”的说法,想吃地道可口的秉烈米,就要学会分辨。
保障充足:助力群众种好米迎丰收
“不能栽得太密,里面透气点才能长得更好!”在舍舍村委会上舍舍自然村,前来卖化肥的王君廷与当地村民侃侃而谈,交流种植与施肥的技巧。村民龙安香对送货上门的服务和价格比较认可,几分钟就买了栽秧用的3包底肥。
“我们重点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种子质量把控和病虫害防治指导,确保稳产增收!”秉烈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彩霞说,今年全乡大春作物计划种植的3.2万亩玉米、1.9万亩水稻正火热推进,2.3万亩辣椒移栽已完成。
从育苗地到秧田、玉米地、辣椒地,从农民到学生,大家都不惧风吹日晒,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用奋斗绘就秉烈乡新一年的好“丰”景。
(记者:高加敏)
(编辑:刘虹 美编:冯蕾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