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州创新服务模式 打造老幼互动特色
发布时间:2025-05-07 10:35:56
文山州立足职能定位,以社会组织为纽带,创新构建“老幼同互动,共探教养路”治理模式,通过空间融合、资源整合、服务创新、长效机制四大维度,以“老幼同互动,共探教养路”为切入点,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建设全龄友好型社区注入新动能。
优化空间布局,实现老幼互动深度融合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空间改造、统筹社区闲置资源,打造“一老一小”共享活动空间。如,文山州社会工作促进会在砚山县那江镇郊址社区打造了一批“一老一小”共享活动空间,该社区把社区内空闲活动场地及楼层建筑改造为社区设施,形成了“老幼共享”的空间布局,实现了老幼自然互动;采用“时间共享”模式促进功能空间的复合利用。如,郊址社区不仅打造了共享活动空间,在非教学时段将小学场地作为老年幼儿融合交流的活动场地,还依托“儿童之家”等平台,通过歌舞表演、手工制作、故事讲述等形式开展相关活动,让老幼双方在互动中增进了解,不仅丰富了老幼双方的精神生活,还促进了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使得社区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
强化资源整合,构建协同服务支持体系
支持社会组织引入心理咨询师、教育专家等,提供“代际沟通培训”“活动策划指导”等服务,确保项目科学运行。如,文山州社会工作促进会在郊址社区开展老年心理学、儿童教育融合的相关培训50场,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鼓励社会组织积极与学校、医疗机构、企业等合作,拓展服务内容。如,文山州社会工作促进会在郊址社区基于“促进儿童多元发展项目”,联合社区和小学开展“老幼同互动,共探教养路”活动,通过歌舞表演、互动游戏等形式,让老幼双方在欢乐中增进了解,共同学习正向教养理念。同时,邀请心理咨询师和教育专家现场指导,为家长提供专业育儿建议,为家庭教育带来全新体验,推动正向教育和儿童保护工作理念的普及与实践。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老幼互动特色品牌
以社区为载体开展“以老带小”传承民族文化主题活动共计200场,通过老年人与儿童讲述民族文化故事、展示民族文化服饰等形式,展现本地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提升社区文化凝聚力;开展“以小助老”教学反哺,积极推动200名青少年志愿者、社区儿童参与智慧助老行动,通过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线上挂号、移动支付等,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高老年人的数字生活能力。同时增进青少年志愿者、社区儿童与老年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代际之间的互助互帮;针对“一老一小”家庭需求,推动社会组织提供托育指导、养老咨询等延伸服务共计服务1000户家庭。如,郊址社区依托“儿童之家”等平台,为家庭提供托育指导、养老咨询等延伸服务,有效减轻了家庭照护压力,促进了老幼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完善长效机制,保障老幼互动有序发展
建立评估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访谈等方式,定期收集老人、儿童及家庭的反馈,动态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结合实际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相关文件政策,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培育社区文化、开展社区协商、化解邻里纠纷、社区环境保护、基层群防群治等社会治理,鼓励社会组织申报公益创投项目,争取长期支持,激发社会组织参与“老幼互动”的积极性,促进“老幼互动”模式的推广与普及;推动服务标准化建设,在“老幼互动”实践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老幼互动”服务方案,明确服务内容、流程与标准,推动服务模式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老幼同互动”模式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文山州民政局)
(编辑:刘虹 美编:冯蕾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