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市坝心彝族乡:创新“多维普法”体系,实现精准普法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5-05-08 17:24:21
近年来,文山市坝心彝族乡深入贯彻落实法治建设要求,紧密结合新时代普法宣传的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出一套创新的“多维普法”体系,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精准普法全覆盖,为建设平安和谐的新坝心筑牢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以“法律明白字”为切入点,营造沉浸式普法环境
坝心彝族乡秉持“看得见、记得住、用得上”的原则,在全乡范围内创新性开展“法律明白字”张贴宣传活动。精心制作并悬挂通俗易懂的法治标语,将简短且通俗的法律宣传标语融入村居墙体、文化广场、乡间道路等醒目位置,打造出“一步一法、一景一学”的普法景观带。同时,借助乡村大喇叭定期播放法律知识,用接地气的方言解读法律条文,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受到法治的熏陶。
据了解,坝心彝族乡目前已设置5个法治文化小广场,悬挂38条普法“法律明白字”,实现了对所有自然村的全覆盖,将法治宣传的触角延伸到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这里矛盾纠纷少了,偷盗、打架斗殴的现象基本就没有了,小小的法治文化小广场发挥了大作用。”家住坝心街上的马大姐说,法治文化小广场不仅能休闲健身,还能学习了解很多法律知识。
创新“每周一学·学法活动”,夯实干部法治基础
为提升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坝心彝族乡推出“每周一学·学法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模式,推动学法活动常态化。乡平安法治办公室每周推送与基层治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到干部学习群,督促干部职工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同时,持续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强化行政执法业务能力建设,通过“双周一学”、执法培训班、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累计开展60课时的行政执法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学法大讲堂”,邀请法律顾问、司法所干部进行案例解析和互动答疑。2024年累计开展8场专题培训,覆盖干部职工500余人次。坝心彝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红波表示:“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法活动,全乡干部职工依法办事的能力显著增强,群众满意度也大幅提升,更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推动依法治乡、法治坝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合资源,打造“我们的节日+普法”特色品牌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坝心彝族乡将普法宣传与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深度融合,推出“我们的节日+普法”系列活动。春节期间,将法治宣传与“四季村晚”活动相结合,把法律知识融入每一项节日活动中,加速推动法治元素融入辖区群众的日常生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元宵节,联合学校举办“闹元宵·学法律”活动,以趣味问答的形式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2024年以来,坝心彝族乡共举办15场特色普法活动,参与群众超过2000人次,真正做到了“节日有热度、普法有温度、宣传有效度”。坝心彝族乡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雷雨说,我们利用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的契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法治元素融入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构建“普治并举”格局,让普法走“新”更走“心”。
送法上门,“普法工作队”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针对农村群众法律需求分散、普法覆盖难的问题,坝心彝族乡创新选聘法治素养高、群众经验丰富的驻村工作队员担任“普法工作宣传员”,将法治资源下沉至乡村,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新动能。他们利用召开群众会、调解纠纷、入户帮扶等契机,以“拉家常”的方式讲解土地流转、抚养赡养、婚姻继承、邻里矛盾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并发放《农村法律常识手册》等资料。2024年以来,“普法工作队”累计走访群众1.2万户,解答800余个法律问题,成功调解45起矛盾纠纷,真正实现了“法律进家门、服务零距离”。
精准对接需求,定制校园普法“营养餐”
聚焦青少年法治教育,坝心彝族乡建立“校地联动”机制,定期向坝心中心校征集普法需求清单,联合市级普法工作队量身定制普法课程。针对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热点问题,以及留守儿童家庭,组织“家长法治课堂”,普及未成年人监护责任相关法律知识。2024年以来,共举办6场校园普法讲座,覆盖师生及家长3000余人,学生法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5%,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指尖普法“不打烊”,小视频传递大能量
顺应新媒体传播趋势,坝心彝族乡全力构建“指尖普法”矩阵。乡平安法治办公室每天定时在38个网格微信群推送“以案释法”短文、普法动画视频,内容涵盖反诈、禁毒、交通安全等热点领域。同时,发动乡村干部、乡贤能人参与创作,拍摄了《小杨警官普法小课堂》《坝心法治小剧场》等6个普法微视频,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线上普法覆盖全乡90%以上的家庭,形成了“小手拉大手、随时学法、处处见法”的浓厚氛围,让每个孩子成为家庭的法治传播者。
坝心彝族乡通过“阵地建设夯基础、精准普法解难题、创新形式增活力”的多维实践,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普法宣传格局。下一步,全乡将持续深化普法模式创新,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法治宣传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法治之光为乡村振兴之路保驾护航,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社会贡献坝心力量!
(记者:沈广站 通讯员:雷雨)
(编辑:刘虹 美编:冯蕾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