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深、联、帮”专项行动 | 砚山:车间建在家门口,就业顾家“两不愁”
发布时间:2025-05-09 15:41:53
在开展“深、联、帮”专项行动中,砚山县把“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作为解决农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全力做足要素保障,做细用工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增收。
近日,维摩乡砚山县硕源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揭牌了,标志着维摩乡炭房社区“零工服务驿站”在实现群众就近就业方面有了更好的保障。
走进“零工服务驿站”“银发”工人们正在忙着分拣韭菜,从分拣、捆扎、打包,各环节都十分娴熟。今年70多岁的谢永莲是炭房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群众,她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在家门口找些活做,自从炭房社区“零工服务驿站”建成后,她就一直在车间里上班,很适合自己。“我们在家门口做事很方便,可以照顾孙子,上班时间也灵活,对这个工作非常满意。”
在炭房社区,像谢永莲这样的群众还有很多,因为年纪大或者是为了照顾老人、小孩,不能外出务工,就选择在“零工服务驿站”务工,实现了务工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据悉,炭房社区“零工服务驿站”占地360平方米,可容纳190余人同时在车间工作。“零工服务驿站”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政企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实践,通过政府和合作社与砚山县松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精准对接合作,采用弹性工作制度与计件薪酬相结合的模式,每天吸引了60多位居民前来工作,其中不乏留守妇女、返乡青年和“银发族”等。
目前,企业进驻炭房社区“零工服务驿站”后,已培养出50余名技术能手,人均日工资从初期的30元提升到50至100元,月均增收1500余元,七旬老人每天也有五六十元的收入。
炭房社区党总支纪检委员赵永丽说:“这里为弱劳力、半劳力,还要照顾老人和小孩无法外出的劳动力提供了一个就近就业的平台。以后,我们将不断拓展务工渠道,让群众有工可打、有活计可做、有钱可赚,生活越来越好。”
从“齿轮引擎”驱动到“沉睡资产”激活,告别“候鸟式”打工,砚山县让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齿轮”,在转动企业生产速度的同时,也“转”动了千万家庭的生活希望。当党旗飘扬在车间一线、当闲置资源焕发出新生、当就业模式冲破传统限制,幸福就在家门口的“叮当声”里。
(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吴继香)
(编辑:董飞 美编:冯鹤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