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有好茶丨广南姑娘茶 ——竹筒封存的春滋味
发布时间:2025-05-10 10:09:30
文山有好茶
推荐理由:
√ 百年传承壮族制茶工艺
√ 日均增收百元的春日"绿色银行"
√ 古茶树资源基因库秘境
√ 竹筒封存的非遗茶香记忆
茶山第一现场
春日的广南县山峦披绿,云雾缭绕,宛如水墨田园画卷。莲城镇坝汪社区的底圩姑娘茶基地里,层层茶树漫山铺开。茶农们腰挎竹篓或袋子穿梭其间,双手在枝头翻飞,熟练地采摘着2025年的首批春茶。
茶农陈顶会满脸笑意地说:“这两天开始采春茶,采20多天这一季春茶就要结束了,茶季时间不等人。”
茶农张荣亮去年承包了8亩茶园,他兴奋地告诉记者:“等级好的一芽一叶收购价是30元一公斤,两个人一天可以采25公斤左右,能赚四五百元。”
在底圩姑娘茶茶叶基地,春茶采摘工作正有序进行。公司负责人王永方介绍,基地共有1500亩茶园,目前正在开采春茶。春茶有好几个档次,芽尖收购价为80至100元一公斤,一芽一叶收购价为30至40元一公斤。
茶厂就建在茶园附近,茶农当天采摘的鲜叶能及时加工,自然保留了春茶的新鲜香嫩。王永方说:“我们的白茶主要销往福建、北京市场,绿茶销往湖南、四川,红茶销往山东、福建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我们这个基地的春茶亩产可达150公斤左右,单春茶的总产值接近400万元。”据了解,该基地1500亩茶园去年通过提质增效,科学管理与精心培育,实现了茶园绿色生态管理和茶叶有机生产,今年茶叶产量预计将比去年有所增长。
同样,广南石山农场1374亩有机乔木茶基地迎来丰收季,一芽一叶的鲜嫩茶青在云雾缭绕中舒展,标志着农场2025年有机茶正式“鲜”动上市。作为当地绿色农业的标杆项目,该基地以“零污染、全生态”的种植理念,年产有机乔木茶鲜叶27.48吨,预计春茶鲜叶产值将突破60万元,为消费者奉上源自滇东南的春日茶韵。
近年来,广南县着力在茶园管护、产销衔接、技术培训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茶叶价值,促进茶园提质、茶农增收。目前,全县共有茶园38.34万亩,可采摘面积20.5万亩。
藏在茶香里的壮族浪漫
文山州境内其境内的西畴、广南、马关、麻栗坡、富宁、丘北等地都产茶,其中产量最大的是广南县,而广南最有特色的茶则是“ 底圩姑娘茶 ”。
“底圩姑娘茶”又名竹筒茶。是广南县底圩乡“勒少”(壮家少女)赠送情郎的信物,故得名“姑娘茶”。
每年阳春三月,勤劳朴实、善良端庄的壮家少女,就会制作“姑娘茶”。
三月花街节那天,壮家少女把做好的竹筒茶怀揣在身上,如遇到心爱的“勒冒”(壮家小伙),就会把竹筒茶赠予对方,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同时让对方品尝和检阅自己的手艺,以此成为壮家男女谈情说爱的信物流传至今。“勒冒”喝过心上人送的竹筒茶,心里就像蜜一样甜,对“勒少”的爱与日俱增,自然期为伉俪,喜待佳期结秦晋之好。
姑娘茶诞生于广南县底圩乡,而姑娘茶名声最大的却是坝美镇,坝美镇因为有颇似陶渊明所写的世外桃源而为世人所知。这种茶为什么叫姑娘茶呢?这与广南县少数民族的一种独特的风俗有关。底圩和坝美都是壮族聚居地,文山的壮族女孩出嫁后,往往“不落夫家”(当地叫“坐家”),也就是嫁出去的姑娘婚礼3天后必须和男方分开,回娘家居住,直到怀孕或分娩才到夫家长期居住。
在此期间只在农忙时节或男方家有重大事项(如婚丧嫁娶、起房等)时,女孩才会到男方家住。女方频繁在两家之间走动,每次女方回娘家,都要带些礼物回去,比如竹筒茶。娘家的人会把姑娘带回来的竹筒茶向亲友们推介,说“这茶叶是姑娘家的、姑娘采制的、姑娘带来的等等”。久而久之,“姑娘茶”这一名称也就流传开来。
姑娘茶外形为竹筒,内质紧密,具有茶嫩幽香、汤色黄绿、清澈透亮、香气浓郁、味爽甘甜、回味悠长等特点。早在1990年,竹筒茶就被评为云南省十大优质名茶之一。
姑娘茶做法奇特
广南姑娘茶做法奇特,首先将蒸饭的小甑子底堆放一些浸透的香米(八宝米),中间铺一层纱布,将晒青毛茶半斤左右堆放在上层,蒸15分钟。随后将茶叶取出,装入直径5至6厘米、长22至25厘米的当地特产的金竹筒内,边装边用小棒舂紧,筒口留3厘米,用草纸包裹干净的土塞紧,放火架上初烘,烘时离火40厘米,每5分钟翻一次。待茶叶七八成干时取出,摊晾1小时,然后再装入竹筒烘烤,烘烤时离火稍远,烘至筒口泥土干透,茶香逸出,竹筒表面由青绿色变成焦黄色,竹筒香茶就制好了。 这样做出来的茶叶,经过在竹筒里再次发酵,吸入了金竹的清香、糯米的醇香,再加上茶叶自身的毫香,使得三香入味,故“底圩姑娘茶”又名“三香竹筒茶”。
姑娘茶三绝
❶ 八宝米蒸汽熏香
❷ 金竹筒封存岁月
❸ 壮家女儿出嫁必备
这个带着婚俗密码的茶叶,承载着壮族"坐家"婚俗的独特记忆。每支竹筒茶都是待嫁女儿的情书,从茶山到夫家,从指尖到唇齿,流转着壮乡最诗意的待客之道。
(文字整理:董旭 周秋 来源:云新闻 广南文旅 文山发布网 广南融媒:刘晓泉 通讯员:何静)
(编辑:周秋 制图:郑泽娅 美编:冯鹤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