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砚山:数字技术赋能千年非遗 共绘“数实融合”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5-14 16:47:01
5月13日,浙江文化产权交易所与砚山县委宣传部在昆明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依托“数智通”平台,共同构建非遗数字资产交易生态,推动砚山彝族刺绣这一云南省级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此次合作以“龙泉青瓷-彝族刺绣,数智通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为主题,标志着东西部非遗资源的跨区域联动进入实质性阶段。
刺绣,砚山县的“四张文化名片”之一;其中,彝族刺绣承载着千年民族记忆,其纹样融合马缨花、火图腾等元素,针法细腻、色彩瑰丽,2010年入选云南省级非遗名录。目前,砚山彝绣已形成“文化事业向产业创新”的转型路径,从业人员超300人,带动4000余名绣娘实现“指尖经济”,年产值近千万元。通过建立绣娘培训体系、开发文创衍生品,推动传统技艺从“闺阁绣”走向“市场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此次通过与浙江文化产权交易所旗下“数智通”平台合作,将为砚山彝绣量身定制创新机制,首批上线《春澜》《晓春》《火蝶》《花焰》等五款彝绣作品,通过区块链存证生成唯一数字身份标识,实现“一物一纹一权证”的可信流通。每件作品的纹样基因码、匠人著作权、工艺溯源数据均上链固化,确保知识产权可追溯、可交易。同时,联动龙泉青瓷非遗项目,通过“数智通”商城实现文化IP跨界联动,拓展市场边界。从设计端引入AI纹样生成系统优化创作效率,到生产端通过区块链溯源保障品质,再到销售端依托“数文链”打通线上线下交易渠道,实现非遗的数字化升级。
通过构建数字资产交易体系、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实现非遗跨区域交流与东西部联动。以全新的模式赋能传统非遗刺绣产业,拓宽了刺绣产品营销渠道、开辟了数字经济新赛道,将边疆民族手工业的璀璨明珠推向国际市场;更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联动多方资源赋能品牌建设与产品流通,助力扩大县域文化影响力、带动群众增收。
砚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娴表示:未来,砚山县将聚焦“数字资产+文旅场景”融合,依托“数智通”平台创新非遗传承与文旅业态,拓展“非遗+康养”全新线路:以砚山康养中心为核心,深化“中医+康养+旅居”模式,推动彝绣元素融入康养场景,实现数字技术对非遗实体、文旅、文创的全链条赋能,提升产业经济效能。
发布会现场,云南华韵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文交所和圣易汇签署供应链合作协议。随着“数智通”平台的正式落地,砚山彝绣正以科技为笔、以文化为墨,在数字时代的画布上勾勒出非遗活态传承的壮美画卷。
(砚山融媒记者:李文雄)
(编辑:刘虹 美编:冯明兰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