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文山 新实践】文山州应急管理局:聚焦“防治救”核心任务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基石
发布时间:2025-05-15 15:22:47
文山州应急管理系统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与“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紧密聚焦于“防、治、救”这三大核心环节,通过强化机制建设、夯实基础能力、狠抓专项整治、弥补短板不足以及构建专业队伍等一系列举措,2024年以来实现全州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显著“双下降”,特别是守住了未发生因洪涝灾害导致人员死亡的底线。
齐抓共管,在“防”字上下功夫。高位推动强责任,健全体系抓落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9次报请州委、州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构建“1+4”责任新体系(即1个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总体指挥部和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州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4个专项指挥部),建立“五级书记抓防汛”机制,组织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特别是重点时期、重要节点,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州级领导带头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安全防范工作,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闭环,扣紧扣牢扣实责任链条,以“全州一盘棋”的担当筑牢人民生命安全防线。完善预案强机制,优化联动提质效。全州已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共制定突发应急事件总体应急预案9个,其他专项、部门预案1000余个。同步建立江河箐沟上下游防汛联动、珠江红河流域跨州(市)联防联控机制,修订完善“1262”机制启动标准;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预警响应、督导检查、日调度周通报、火情复盘、跨区联防及24小时值班核查等机制;制定较大及以上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和“123”快速响应方案;完善军地协调、“军警民联动”及社会应急力量救援机制;与滇桂黔三省(区)五州(市)签订跨区域联防协议并定期会商;深化与越南河江省防汛合作,台风“摩羯”期间通过联合调度三大水库实现科学错峰泄洪,有效支援越方防汛,彰显跨境应急协作成效。强化研判抓预警,科学调度防风险。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原则,定期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评估分析,重点研判气象、洪涝、地质、地震、农业等领域风险,主汛期累计组织会商30余次、视频调度20余次,实施联合值班6轮20天;精准发布暴雨预警提示16期、“1262”气象专报700期及水文、山洪、地质灾害预警500余条;科学启动抗旱应急响应8次、防汛应急响应35次,动态调整响应级别13次,组织2.9万余人次干部下沉,提前转移安置群众14157人次;投入省级资金1351.55万元,新建改造地震监测站点10个、安装预警终端1228套,实现全州中小学预警全覆盖;严格森林火险管控,发布火情专报及Ⅱ、Ⅲ级火险预警5次,向重点县(市)发出预警提示函9份,切实筑牢安全防线。持续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系统调查数据更新工作,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转化运用数据库入库数据252万条,初步达到“可查、可看、可分析”,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研判评估工作提供信息支撑保障。
管控风险,在“治”字上下功夫。深化排查强整治,闭环管理除隐患。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工作理念,采取“自检自查+综合督查+重点检查”三位一体模式,全面开展防灾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地震风险等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短期内无法彻底整改的,严格落实“五到位”管控措施,实行“双报告”制度,建立“一患一档”管理台账,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和应急准备,确保过渡期安全可控。防汛抗旱方面,开展汛前、汛中、汛末3次综合检查,并多次对强降雨落区集中、重叠,灾害多发地区开展多次重点检查,共排查整治问题隐患205项,发出整改通知4次。森林防火方面,全州设立1497个检查站,累计巡山68.8万人次,登记入山人员7.2万人次,收缴火种3371个,排查隐患1613项,查处森林火灾刑事案件54起,切实筑牢森林防火安全防线。地震方面,完成省级下达的4055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任务,实施616.4公里村道622个点位安防整治和12座危桥改造,有效消除次生灾害风险。创新宣传拓渠道,多元培训提素质。与州融媒体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文山州应急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打造网络宣传主阵地。抓实“5·12”防灾减灾日和6月“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录制普通话、壮语、苗语等3种语言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音频宣传资料,利用应急广播开展宣传。开展森林防火“敲门行动”率为99.3%,短信提示255.35万条,电视广播5.08万条,新媒体平台5830条。开展行政执法能力提升、矿山安全、危险品和烟花爆竹安全、防汛抗旱责任人、灾害风险隐患识别、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参训人数2000余人次。强化演练重实战,全民参与筑防线。2024年以来,共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1915次,参演6.58万人;开展自然灾害事件应急演练14841次,参演86.7万人;开展群众紧急转移避险应急演练有13807个自然村128.7万人,1673所学校和511户厂矿企业64.4万人参与紧急转移避险应急演练,实现“演练一场、教育一片、带动一方”的良好效果。
加大投入,在“救”字上下功夫。夯实储备强保障,优化调配增效能。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全州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救灾物资储备库9个,总仓储面积达6082.7平方米,储备救灾物资等50余类20.07万件。创新建立“三级储备、两级前置”机制,将38类795件(套)专业救援装备精准前置至9支专业救援队和8个基层储备点,调拨州级救灾物资20类20183件(套)至8县(市)重点乡镇,实现“物资跟着预案走,装备跟着险情配”。建强队伍提素质,整合资源优结构。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为目标,提请州委、州政府出台《文山州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方案》,整合组建州县乡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127人。统筹专业救援力量40支1609人、社会应急力量4支215人,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救援体系。2024年累计开展应急处置562次,出动人员5823人(次),彰显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过硬素质。加快重建保民生,统筹推进促恢复。坚持“重建与振兴并重”,争取到中央和省、州级救灾救助资金7969万元,共救助受灾困难群众21万人。组织动员救灾力量5.98万人次、救援物资639类1.2万件/套、大型救灾设备2400余台/次,保障车辆4500余辆/次,及时抢通修复道路、通信和电力设施,修缮受损房屋并妥善安置群众,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人民至上”的暖心答卷。
在此期间,文山州应急管理局荣获多项国家级与省级荣誉表彰,被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应急管理部联合授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被云南省应急管理厅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表彰为“云南省应急管理先进集体”;在跨省驰援广西桂林的抢险救援行动中,桂林市人民政府赠予“抗洪救灾勇担当、危难时刻见真情”与“天灾无情人有情、共克时艰显真情”两面锦旗,参与此次救援行动的1名同志被应急管理部表彰为“优秀个人”。
2025年,文山州应急管理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部曲”抓工作,认真落实“深、联、帮”,全力推进省委“10件事”重点工作任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以改革创新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文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强化安全生产源头治理。深入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十大行动”38项具体任务。紧盯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治本之策,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全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抓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和省《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推动党委政府把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措施,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能够落地见效。
文山州水旱灾害党员应急救援志愿者实战演练
全力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摸清风险底数,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风险、降低灾害损失。定期组织灾害风险形势综合会商研判,对重点时段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专题会商,提出防范意见。
加强预案体系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修订出台《文山州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管理体系。统筹部署年度应急演练工作,组织开展省级“安澜—2025”防汛综合演练,以练为战、以战促训,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推进救援队伍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建设,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急救援铁军。建立政企联合、军地协同、上下联动的救援力量协调机制,完善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的现场协调机制,构建“多方参与、协同作战”的救援格局。
建强应急指挥体系。强化应急指挥部功能建设,制定应急指挥部体系制度,完善应急指挥部议事规则流程,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基本形成部州、县(市)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部体系,具备值班值守、监测监控、信息报告、指挥调度、联合会商、信息发布等功能。
加强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前置储备,在多灾易灾县(市)前置代储救灾物资,实现就地、就近、快速调运救灾物资。建立健全救灾物资调拨运输机制,加强与市场化程度高、集散能力强的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提升救灾物资前沿投送能力,确保物资备得足、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
推进“智慧应急”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应急”建设,着力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应急管理战斗力,加强基层应急通信,强化基层系统和装备应用,不断提升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突出提升“三断”等极端条件下的应急保障能力,围绕破解通信保障难题,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工作机制。
深化安全宣传教育。围绕应急管理重点工作任务,强化与州融媒体中心战略合作,精心组织新闻报道。培育应急安全文化,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深入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用好微信公众号,向公众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配合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做好突发灾害事故舆情监测应对和应急准备,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落实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联合值班等制度,加强值班人员值班值守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确保灾害事故信息得到高效处理。
(文山州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汤增明)
(编辑:毕琰雯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