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北斗导航指引春耕路 山地机械破题种植难 ——文山州走出烟草现代化种植新方向
发布时间:2025-05-20 09:21:25
当暖阳唤醒大地,我州广袤的田野上,一场烟叶种植的“减工革命”正悄然开启。如今,现代农机已成为田间主角,带来效率与效益的双丰收。
烟农使用北斗赋能的机械耕作
北斗农机:风沙无阻的“钢铁快手”
“以前如果起风,黄灰弥漫,看不见路,就不敢作业。现在有了北斗,哪怕风沙再大,都能作业,拖拉机也不会偏离,起的垄直直的。”在文山市红甸乡连片烟田里,金成烤烟合作社的农机手谢青林正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定作业路线。他轻点屏幕,2米多宽的拖拉机随即沿着厘米级精度的轨迹自动前行。这套“农机大脑”让单机日耕作量突破70亩,相当于10个壮劳力3天的工作量。烟农刘松算了一笔账:“机械耕作费比人工便宜,还多抢出好几天的移栽黄金期。”
微型机械:山旮旯里的“变形金刚”
面对特殊的地形,文山市德厚镇烟农王孝顺展示了山地种植的“科技答案”——微型覆膜机。“它能爬坡、会钻沟,两人就能抬动。”这台不足百斤的设备,日作业量顶得上七八个人,在碎块化梯田里织出银膜如练的标准化地垄。在烟草移栽环节,文山烟草自主研发卡丁车式轻简移栽机,与其他复合型移栽机械相比,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人机协同作业方式,适用于本地膜下小苗移栽,机械小巧适合坡地,且机器制造成本低容易推广。今年第一年推广,就应用于近1万亩烟田。
智慧种田:从“经验法则”到“数据铁律”
在机械化突进的背后,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发生。全州通过集中规划形成的32万亩连片烟田,让大型农机集群作业成为可能;合作社组建的25支专业机耕队,使小农户共享高端农机成为常态;而智能终端回传的耕作深度、行距偏差等数据,正将“差不多就行”的传统种植升级为数字化精准农业。
随着智能农机在田野上铺开,科技力量正在重新定义“精耕细作”的现代烟草种植内涵。烟农们感慨:“铁牛不吃草,干活比人巧,这地种得越来越有高端感了。”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肩挑背扛”到“智慧种田”,文山烟草种植的现代化实践,正为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书写着充满科技力量的新篇章。
(记者:杨元声 王鹏飞)
(编辑:刘虹 美编:冯蕾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