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深、联、帮”专项行动丨文山州应急管理局:扎实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5-05-20 10:05:11
“深、联、帮”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文山州应急管理局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部门职责,聚焦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推动“深、联、帮”专项行动与隐患治理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为全州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筑起铜墙铁壁。
突出精准统筹,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
一是构建“双清单+职责目录”责任体系。制定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企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职能交叉行业和20类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通过“三定一督”工作法(定责、定界、定标,专项督导),系统厘清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边界,全面消除监管盲区,建立全链条、闭环式责任管理体系。二是构建“1+2+4”大安全指挥体系。建立以安全生产委员会为核心,统筹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2个专项委员会,以及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地质灾害、森林防火4个指挥部的组织架构。建立“四统四分”工作机制(统一分析研判、统一调度指挥、统一资源配置、统一督查考核,分级落实责任、分类排查隐患、分时重点管控、分域精准施策),实施月度形势会商、季度联席会议、重大风险联合处置制度。去年以来,共组织自然灾害会商36次,发布自然灾害预警提示500余条,启动防汛应急响应35次,提前转移安置受威胁地区群众14217人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构建“专业督+驻点帮”双轨机制。组建8个综合督查组、6个专业检查组和1个暗访组,对32个行业监管部门、112家重点企业、64处重大隐患点采取“四不两直”开展穿透式检查,推动整改风险隐患564项,实现重点敏感时段“零事故”。同时,组织24名行业专家,对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通过“把脉问诊”,找出问题根源,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突出精准整治,构建隐患全周期管控体系
一是建立“四级联动”隐患排查机制。围绕“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提质量”目标,构建“州级统筹、县(市)落实、企业自查、乡村排查”四级联动体系。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督办”动态管理机制,实行“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滚动排查,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二是强化“四位一体”隐患闭环整改。整合“企业自查、政府检查、交叉协查、专家抽查”数据,建立“排查—交办—整改—验收—销号”全流程管理。全州累计检查企业12016家次,排查隐患12891条(整改率96.3%),其中重大隐患329项(挂牌督办29项),隐患整改后由属地、部门主要领导“双签字”确认,推动各类历史遗留的事故隐患问题动态清零。三是推行“执法+服务”精准监管模式。坚持“严执法”与“优服务”并重,实施“一案双罚”“联合惩戒”等硬措施(行政处罚215次、罚款339.47万元),同步开展帮扶企业(服务高危企业111家、146次)。通过“警示曝光+约谈督导”(曝光约谈联合惩戒企业2家),推动企业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防控”转变,实现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突出精准管控,打造智慧应急防控体系
一是构建“全域感知”风险监测网络。建成“智慧应急+监测预警”平台资源,接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企业98户共计496路、7个州级部门3万余路,以及社会资源5.5万余路监控资源,实现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全天候动态监测,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深化自然灾害风险“数字治理”。建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转化运用数据库,归集减灾能力、承灾体、历史灾害、致灾要素调查和区划、基础地理等5大类252万余条数据,完成州、县、乡三级181个救灾物资储备库信息更新入库工作,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可查、可看、可分析”目标,为全州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研判评估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实施“靶向赋能”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政治引领和能力提升并重,聚焦行政执法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从业人员、防汛抗旱责任人、地震应急响应人员、灾害信息员和森林防火队员等7类重点群体,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操”“案例教学+实战演练”等培训模式,全州累计举办培训1272场次,覆盖5.8万人次,全面提升各级应急管理人员风险辨识、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来源:文山州应急管理局)
(编辑:刘虹 美编:冯蕾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