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深、联、帮”专项行动|喀斯特山间“猪”业崛起!
发布时间:2025-05-20 16:54:41
在西畴县蚌谷乡陡坎村的喀斯特山间,一座现代化生猪养殖场打破了群山的寂静。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当地911户群众牢牢嵌入生猪产业链,用“猪”产业绘就出一幅联农带农的共富新图景。
党建领航,五级联动筑牢共富根基曾经,产业结构单一的蚌谷乡在发展中面临重重困境: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盘活无门、群众增收乏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如何突破瓶颈、衔接脱贫成果,成为摆在全乡面前的关键课题。而如今,这座存栏3000头的现代化猪场,正以“产业引擎”的姿态,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蚌谷乡将“深、联、帮”专项行动与生猪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党支部+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以资金、土地、务工、技术、分红等“八轮驱动”,带动3342名群众稳定增收。
蚌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德发介绍:“蚌谷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主动作为,使资产资源变资金,争取生猪养殖场落地、老板入驻,老板带动农户发展养殖业,使百姓增收,村集体经济每年能增收20万余元。”
走进养殖场,科技感扑面而来。全自动饲喂系统精准配比饲料,自动温度调节系统实时监测湿度,防疫消杀设备全程保驾护航。
工人骆常会夫妇负责日常饲养,每月8000元的收入让他们笑容满面:“我和我老公在这个厂打工,在猪场负责放料、打扫卫生等,两个人有8000元的工资,离家也近,回家也方便。”
基地3座标准化圈舍总面积3660㎡,单座可养殖1500头生猪,预计年出栏近万头,智能化设备让生产效率提升60%以上。
沪滇协作,山海同心点燃产业引擎。这座占地163亩的现代化猪场,凝聚着1200万元沪滇协作资金的支持。从用地协调到用水保障,从道路建设到电力配套,蚌谷乡人民政府全程“保姆式”服务,让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
西畴县兴牧牧业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张童林表示:“目前,猪场存栏有育肥猪3200头,每一年可以出栏育肥猪7000头以上。通过与蚌谷村合作经济组织新建猪场以后,每年可以为蚌谷村合作社增收23万元,也为公司创收140万元以上。”此外,企业以低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供应仔猪,免费提供种猪,并提供饲养管理到疫病防控、市场销售等“一条龙”技术指导,真正让农户养殖无忧。
精准发力,生态经济实现双赢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蚌谷乡成立党政“攻坚专班”,下沉一线解决用地审批、技术培训等“卡脖子”问题。2024年,107万元建成的粪污处理设施投入使用,通过污水杂质过滤分离、有机肥转化,实现养殖废弃物“零排放”,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开辟了生态增收新路径。
“蚌谷乡将持续开展‘深、联、帮’专项行动,以生猪养殖基地为示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的养殖,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增收。”蚌谷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沈凤军说。
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振兴,蚌谷乡用沪滇协作的“山海情”浇灌出“深、联、帮”的“共富花”。当党建引领的力度、群众参与的热度、企业创新的速度、生态保护的精度同频共振,这片喀斯特山间正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最强音。
(西畴融媒记者:王沙 李丹)
(编辑:毕琰雯 美编:陆军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