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供电局应用无人机集群运输技术在喀斯特山区创造无痕施工奇迹
发布时间:2025-05-25 21:55:29
云南西畴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因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岩石裸露
呈现石漠化景观
生态修复压力较大
是人与自然抗争与共生的典型区域
在这片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闻名的热土上,南方电网云南文山供电局再次以创新实践诠释新时代西畴精神。在西畴县集中式光伏电站接网工程中,全网首创高山喀斯特地貌无人机集群运输技术,通过大载重无人机集群作业,开创了“零道路建设、零植被破坏、零生态扰动”的绿色施工新模式,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树立智慧基建标杆。
面对项目沿线46%山地地形、最高1650米海拔的复杂环境,投入15架大载重无人机(200kg级10台、300kg级5台)实施集群化作业,累计完成62.5吨钢材、962.36立方混凝土材料的精准运输,单基塔材最远运输距离达1.3公里。相较传统运输方式,无人机应用展现出五大创新优势:通过跨障碍运输节省道路建设成本80%以上;在喀斯特地貌敏感区实现零植被破坏;人力投入减少60%且工效提升15-20倍;材料损耗率控制在2%以内;建立“运输+巡检”一体化多场景智能管控体系。
这项技术攻克了喀斯特地貌生态修复难题。项目负责人介绍,无人机运输既避免了传统马帮、索道运输对脆弱岩溶地貌的破坏,又解决了山区施工便道年维护费成本痛点。现场监测显示,施工区域植被保护率达100%。
作为新质生产力应用的典范工程,该项目形成了首创高山喀斯特地带无人机集群运输标准化方案的突破;目前已完成13基铁塔的无人机运输,运输准点率超90%,为后续基建重点工程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目前,文山供电局正拓展无人机在工程验收、智能巡检等场景的应用及宣传,打造覆盖“施工-验收-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无人机应用链条,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文山供电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绿色动能,更标志着电网基建正式迈入“空中走廊”新时代。
(来源:文山供电局)
(美编:冯鹤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