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彩地名我来讲——文山地名(三十四)西华公园
发布时间:2025-05-26 09:48:07
西华公园位于文山市西华山上,始建于明末清初,名西山寺。清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又相继捐资修葺;1981年被辟为公园,后又将西华峰周边的太平洞、猴王洞、石婆庙、费家花园划入三元洞景区,始称西华公园。
西华公园(图片由唐玉芳提供)
西华山自古就有“登华峰遥望雁塔秋风,与看山川烟雨、盘龙如带”美誉。园内山体陡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林间石阶,曲径通幽,鸟鸣声声,泉水清澈,石雕毗连,楼台亭榭。有险峰亭、三元洞、蹑云梯、猴王洞、八仙庆寿、翠峰亭、半月亭(嫦娥奔月)、玉升亭、半山亭、稍息宫、静雅轩、楚图南纪念广场、聚群堂、聚乐堂、三元洞寺、曲桥池、九龙牌坛、九龙汇等景观处。
相传,西华公园现址是清朝同治初年一位潘姓和尚和众多能工巧匠开辟而成的。因陡峭悬崖上有三眼并列的幽深古溶洞,形如三眼,故名三眼洞,后又取“连中三元”“三元及第”的吉祥之意,称为“三元洞”。历代文人墨客在西华公园写诗题字,留下许多摩崖题刻和匾联,与山水相映成趣,成为人文一景。抬头望三元洞外岩壁高处刻着的“凌云”两字让人胸襟开阔,心有浮云;洞内岩壁上,王大绶、上擀、刘文淹等人的题字深凿着岁月的痕迹,“文西山高而秀蔚,然而观者其为三元洞乎!四壁天然,无斧凿痕,脱尘脱俗,真仙境也。蜀之剑阁、峨眉,其雄秀仿佛似之。”西蜀鲍超的撰文刻石蕴藏着对西华山水的赞美之辞。而楚图南的绝妙题联:“文章明道义,山水有清音”却道出西华山水的千秋意境。
从西华公园俯瞰文山市区
1981年3月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将三元洞列入《中国名胜词典》,同年文山州人民政府先后恢复历史古迹十余处,扩建了两角静雅轩、三角玉升亭、四角半月亭、六角险峰亭、七角稍息宫、八角翠峰亭,组成了三十六角象征西华三十六峰的八座轩亭。
1981年又兴建聚群堂、怡园、曲桥观鱼、石雕九龙汇和九龙碑等。景区内现有滇南名树种三十六种,二万余株。后经过扩建,增建了险峰、翠峰、伴月等亭阁,并建有“九龙”大型石雕。西华公园有妙联,也有吉数台阶,动物植物都与“6”有关。据说,园内植有紫薇、秋桂、木兰等36种名贵树木,石壁上刻有虎豹等36种动物图像,石阶也全部修成36级一台,共6台216级,与文山县216个村寨数目相吻合,可以称得上是独具匠心、妙趣横生,被誉为“文山大观”。
(来源:文山州民政局)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