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之干·驻村工作队风采丨李鹏丽:把青春写成田间答案

发布时间:2025-05-26 17:26:29  


编者按

近年来,文山州坚持把驻村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责任和担当在农村广阔天地书写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厚植了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为全面反映我州驻村帮扶工作成效,将定期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讲述他们在基层一线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的生动故事,展示他们的靓丽风采。敬请关注!


今天推出《李鹏丽:把青春写成田间答案 》。

夏日的田间已铺满新绿,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研究室、板幕村驻村第一书记李鹏丽两年的驻村时光即将走到返程节点。回望来时路,管理系学霸小李、工学硕士小陈、电子工程技术专业的小庄,三个怀揣理想的“90后”从手握标准答案的“学霸”,到在田间地头寻找答案的“学生”,在乡村振兴一线一笔一画书写着青春答卷。

从“书本公式”到“民意校准”——寻找路灯间距“最优解”

两年前,带着为民办实事的初心,来到广南县八宝镇板幕村。起初走访交谈中,朴实的村民们总是腼腆地说“一切都挺好”,真正的需求却隐藏不言。直到那个开完群众会的深夜,车灯划破村道的黑暗,光束之外仍是浓墨般的夜色。返程时,车轮碾过碎石的声音格外清晰,远处零星的窗户像萤火虫般微弱。那一刻,我们读懂了这片沉默,他们需要的,是光。在确认需求后,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小庄整理照明盲区数据,小李测算不同型号路灯的性价比,小陈把关安装方案,与此同时,经过多方请示汇报,219盏路灯的项目资金终于落实。然而,新的考验接踵而至:路灯间距到底应该怎么定?课本里的知识教会我们“测距÷数量=间隔”,但当真正安装路灯时,才发现现实远比公式复杂,张家门前装不装?李家山墙照不照?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都是活生生的民生写照。经过召开群众会与村民群众的反复协商,终于点亮了村庄的夜空,也照亮了村民心里的“光”。

从“固定提问”到“共同破题”——探索产业转型“新路径”

刚驻村时,在对村民想发展什么产业的调查中,得到的回答千篇一律:“种水稻、种玉米,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的。”提到土地流转,更是连连摆手:“地租出去,我们吃啥?”后来,我们意识到,产业振兴不是问卷调查,而是要带群众“开眼界”。于是,在挂联单位的支持下,先后组织22名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群众代表走到外县考察学习,看澳洲龙虾如何“游”出致富路,看茭白种植如何“长”出高收益,返程途中,大家争相发言:“咱们的水塘适合养什么?”“那块水淹地能不能种茭白?”“怎么找老板来合作?”如今,板幕村新增流转土地种植甘蔗740亩、生姜470亩、烤烟200亩……春采油菜、夏收烟叶、秋打稻谷、冬砍甘蔗的“田园交响曲”,让这片土地告别了“单季糊口”的岁月,迎来了“四季生金”的新篇。这场产业变革让我们懂得,乡村振兴不是替群众做选择,而是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当村民自己开始琢磨“这块地能种什么更赚钱”时,发展的引擎就真正启动了。

从“标准答案”到“多元解法”——编织普法宣传“生活网”

最初的普法宣传就像在完成“标准动作”,小庄支张桌子、小陈挂起横幅就是“普法点”,小李发完手册就算“宣传过”,问起效果——“字太多,看不懂”“宣传册拿回家垫桌脚了”。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我们在宣传地点、形式、内容上都做了调整,尝试将法律知识融入生活场景:红白喜事宴席劝导上,小庄一边发放印着护林防火“十严禁”的围裙,一边叮嘱大家严禁携带火种上山,牢记火情报警电话。护学岗劝导时,小李一边发放标注着道路交通安全要点的雨伞,一边告诫各位家长,三轮车严禁违法载人。妇女节活动现场,小陈一边发放写着破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宣传标语的脸盆,一边号召大家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普法方式,让法律在板幕村“活”了起来。

从“追求学分”到“收获笑容”——浇灌关爱妇儿“幸福花”

初到板幕村,发现这里的妇女们勤劳能干却缺乏展示舞台。经过精心筹备,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八节活动让“她力量”绽放异彩——舞台上,平均年龄84岁的阿奶们在舞台上跳起了打歌舞;讲座中,妇女们第一次大方讨论妇科保健知识;表彰会上,3名优秀妇女代表分享感人家风故事;运动场上,拔河比赛的欢笑声回荡全村。这支被激活的“娘子军”很快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无论是人居环境整治,还是发展庭院经济,她们总是冲在最前头。针对留守儿童,我们打造了升级版“少年儿童之家”,覆盖范围从1校到4校,活动时长从1天到2周,参与力量从3名驻村队员扩充到挂联单位、学校、村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等30余人,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到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成长体验,获得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当看到妇女们自信地站在舞台中央、孩子们一个个热情洋溢地跟我们打招呼时,我们终于明白:孩子们口中喊的“漂亮姐姐”“帅气哥哥”,热心奶奶给的刚出锅的面蒿粑,下村走访村民招手说道“来家坐”……这些无法被量化的温暖,才是人生最珍贵的学分。

两年驻村路,让我们完成了从“纸上做题家”到“田间解题人”的蜕变。这改变的不仅是称呼,更是读懂乡村的方式。在这里,最优解永远带着泥土的温度,最高分必定映着群众的笑脸。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韦 美编:冯蕾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