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康养文山:正确认识道地药材文山三七

发布时间:2025-05-27 09:49:55  

文网讯 5月26日下午,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三七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教授杨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文山州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陶永宏,走进文山州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康养文山》访谈节目的直播间,和大家聊一聊文山道地药材三七。

直播中,杨野教授首先谈到了文山名菜——三七汽锅鸡。云南省的苗族同胞早在清朝乾隆(1735年)年间就开发了三七汽锅鸡,并被记录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可见三七汽锅鸡在云南的食用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三七汽锅鸡最早供产妇食用,以达到促进产后身体快速恢复的目的。现在,除了产妇外,术后、健康及老少人群也多有食用三七汽锅鸡。”杨野说。

对于有人担心的三七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杨野解释,以体重60kg成年人为基准,每人每天食用三七粉量3g—9g,连续食用40年为基准,发现摄入的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可能产生毒害的量;其次,三七主根主要用于药品和保健品,食用三七的重金属摄入量远低于主要膳食,如水稻、果蔬、肉蛋和水的重金属摄入量。因此,日常生活中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摄入量不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

针对三七的“道地性”,文山州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陶永宏也解释,道地药材是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质量稳定,文山三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中国道地药材。

“三七使用历史近600年,栽培历史近500年,文山是三七的人工栽培起源地,也是最早实现三七人工栽培的地区。2021年11月文山三七种植系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4年12月云南文山三七种植系统已入选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陶永宏说。

文山三七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但三七的连作障碍正在成为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瓶颈。杨野教授表示,针对三七的连作障碍,团队提出了“阻断、调理、重构、综控”四为一体的组合治理技术,不仅成功解决了三七连作障碍难题,将连作年限控制在5年以内,还实现了“绿色生态、优质增效”,更成为我国唯一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克服三七连作障碍的突破性方案。目前,这一技术在文山三七产区近三年累计推广面积已超4万余亩,惠及数万七农,实现了“三七回家”。

正所谓三七,三分喜阳,七分喜阴,即为三七。在传统的三七种植过程中,大田遮阳网是普遍采用的遮阴方式,虽然这种方式生产的药材满足了消费需求,但其与林下生态种植的三七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优化三七的生长环境,我们采用不同针法遮阳网梯度叠加的方式,营造了接近林下原生境的光环境,发现人工模拟林下光优化了光合结构和氮分配,平衡了碳同化和次生代谢,最终提高了三七的产量和品质。”杨野介绍。

在谈到三七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农药时,杨野教授表示,目前的种植过程中,首先采用绿色环保的土壤预处理技术,从根源上控制了土传病害的发生;其次,针对三七根腐病的病原菌,定向筛选了具有拮抗性的土壤有益菌,可有效控制根腐病的发生。“通过此种方式种植的三七不仅产量高,经过国检云南云测质量检验公司等第三方检测,三七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皂苷含量显著高于药典标准、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指标均低于国家标准。”

文山三七产业的发展是文山历代三七科研人员不懈探索与坚守传承的成果,也是文山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文山州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陶永宏表示,搭建“大企+大院大校”的研发合作平台,持续推进三七的保护和研究,从种质种源端提高三七品质升级。“2024年11月7日,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落地文山,2024年12月3日,联合39家单位共同组建云南省三七产业创新联合体,赋能三七全产业链发展。组建院士和专家工作站32个、产业技术创新攻关团队1个(三七大健康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攻关团队),在文山学院三七研究院挂牌成立文山三七大健康产业学院。三七花、茎叶和须根纳入云南省地方特色食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赋能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陶永宏说。

(记者:廖志文)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