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守护好那山那树那一片叶——广南县监督护航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27 09:55:48  

立夏刚过,雨水也多了起来,修剪齐整的茶树在雨水的滋润下,争相吐露着新芽。横亘在底圩乡万亩茶山上的产业路,犹如一条条丝带,把一座座茶山串联起来。晨光初现,茶农们驾驶农用车沿着新修的产业路开往自家茶园,都希望多采些夏茶,让一片片鲜叶尽早下山上市,卖上个好价钱。

“以前没有这条产业路,从山脚到山顶要花一个多小时,茶叶采多了还担心运不下山,既费时又费力。”底圩乡坝庄村那古小组茶农杨艳一边采摘茶叶,一边对前来查看产业路建设情况的乡纪检监察干部说:“路修通真是太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茶叶运不下去,肥料、农药送不上来。干活比以前轻松多了。”

底圩乡是广南县传统茶叶种植乡镇,全乡茶叶面积22万亩,占全县茶叶总面积的57.38%,底圩茶系列中的“姑娘茶”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没有跟上去,位置偏远的茶园水肥上不去,鲜叶下不了山,成为制约茶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在入户走访过程中,该乡纪委多次收到茶农诉求,希望政府能修一条产业路直通茶园。

如何守住并再次打响“底圩茶”这块金字招牌,让当前处于丢荒状态的4万余亩茶叶地再次盘活?乡纪委把走访收集到的问题如实向乡党委政府反馈,并一同研究相关的解决措施。

“偏远茶山被丢荒,茶叶产量和质量上不去,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路配套不足。要想让底圩茶焕发生机,就只有修路。”底圩乡党委书记朱永亮说。

要致富,先修路。2024年初,底圩乡把新修产业路当作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的头等大事摆上议程,通过“党委政府引领干、基层干部带着干、群众比学主动干”的工作思路,领导班子主动下沉,到村召开群众会议,了解群众对产业路实施的期盼,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茶区产业路进行系统排查,按轻重缓急排序,做到底数清晰、任务明确。全面摸排后,精准谋划,及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规划新建产业路约908公里,向上争取资金500万元,发动群众筹资635.6万元。

规划有了,资金有了,路怎么修?钱是否花在刀刃上?这又成了茶农担心的事。为打消茶农顾虑,底圩乡纪委联合村级监督委员会、村纪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职责,对资金存放、资金结余、项目完工支付情况开展全程监督,并责成各村组开展一项目一公示、一小组一公示,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确保项目安全有序。

“底圩乡的特色产业就是茶叶,乡村振兴也只有依靠这片叶子,因此我们乡纪委的监督重点也就放在产业监督上,只有守护好这片茶山、茶树、茶叶,我们乡的乡村振兴路才能越走越宽。”该乡纪委负责人表示。

为确保项目质量有保障、资金使用有账查,底圩乡还把决策权交到群众手中,以群众为主体,各村明确专人负责茶区产业路建设工作,村组长作为各村小组联络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茶区产业路建设,及时协调解决产业路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资金安全有乡纪委在监督,项目质量由我们群众说了算,这样的产业路才真正修到了我们茶农的心坎上。”看着茶山上一条条蜿蜒的产业路,坝庄村那古小组副组长陆奎欣慰地说道。

截至目前,底圩乡908公里产业路已完成测绘752公里,已完工144条372公里。项目完工后,每年能有效带动126个村小组7000余户茶农实现户均增收5000余元,全乡茶叶产业总产值预计增加7000万元,覆盖茶叶、八角、水果等产业29万亩。

(记者:龚莉 通讯员 杨明建 杨平)

(编辑:周秋 排版:冯蕾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