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明文山丨麻栗坡县下金厂乡大坝村:和美乡村绽放文明花

发布时间:2025-05-29 16:28:57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表彰会上,文山州1个市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7个全国文明村镇、6个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家庭、4个全国文明校园……捧回了一枚枚金光闪闪的奖牌。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文山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坚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的践行;是以人为本实施文明创建,把托举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关键之要的追求。

我们陆续推出《文明文山》系列,展示文明城市、单位、村镇、家庭、校园的动人风貌,让文明新风持续吹拂文山大地。

大坝村位于麻栗坡县下金厂乡西北部,东邻下金厂村,南邻中寨村,西邻麻栗镇南油村,北邻仓房村,距离政府所在地15千米,距离县城18千米,是马列坡县人民民主政府旧址和滇桂边区公学遗址所在地。下辖清水、岩脚、干河、大坝等23个村小组,现有人口528户2137人,国土面积23.95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51.85%,林木绿化率72.56%。

该村主导产业为金银花、兰花、草果、生姜和传统种植养殖,村集体经济收入采取扶持资金入股农投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输血”和盘活本地资源流转土地自营“造血”相结合的方式,年收入10万元以上,实现2023年人均纯收入19524元。

大坝村曾经是默默无闻的边疆村寨,如今以街道宽阔整洁、庭院姹紫嫣红的崭新面貌,演绎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麻栗坡县下金厂乡大坝村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通过“一花一草”、庭院经济、体验观光、绿美村寨建设等方式,全力打造“绿富美”休闲康养新村,让乡村实现“大变化”。

特色产业促增收

踏入大坝村,街道宽阔整洁,两旁的石斛花、兰草迎风摇曳。村内房屋整齐漂亮、色彩明亮统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绿植,乡村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

大坝村产业发展以林下中草药材种植、兰花庭院经济为主要特色。目前,全村发展规模较大的有草果6700余亩、金银花1000余亩、石斛400余亩、生姜500余亩、八角91亩、白及70亩。

为促进村民增收,村党委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规划利用庭院,引导群众沿进村路、入户路、房前屋后空地自发种养兰花、石斛、金银花,全村每家每户均种植兰花,现有2万余盆,全村涌现“兰草庭院”“石斛庭院”“金银花庭院”大户78户。近3年来,大坝村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年均增收70万余元,累计变现70余万元,现存经济价值200余万元。

通过“党组织+共建理事会+村民”的发展模式,建设规范化栽培基地,共建兰花大棚800余平方米,并蓄积石斛、兰花、金银花等绿美盆景1.5万余盆,还建有金银花种植基地一个,占地面积400亩,是集规范种植、加工、冷藏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总投资652万元,现阶段一期项目基本建成,完成投资295万元。

体验观光促发展

大坝村交通便利,距县城18千米,是进入下金厂乡的重要交通节点,与周边村落联系紧密。气候条件优越,最高海拔1688米,最低海拔621米,平均海拔1680米,年平均气温14.5摄氏度,冬季气候多干燥晴朗,夏季多轻快凉爽,年降水量1534毫米,降水充沛,生态宜居,为发展康养旅游提供了天然条件。

推动“文旅融合”,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文明建设。大坝村是中共桂滇边工委、中共滇东南工委、马列坡县人民民主政府旧址和滇桂边区公学遗址所在地,滇桂边区公学曾在此培育大批干部。近年来,大坝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主题教育1000余场次,红色旅游正成为全村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微信图片_20240509170313.jpg

构建多元发展格局,结合大坝村红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从“听一堂情景党课、沉浸式体验一次革命历程、赏一次美丽庭院、做一次农耕研学、享一次疗养休养”五个维度,以“红色+旅居”实施大坝红色旅居村。

推动“农文旅”融合,以休闲康养为目标,依托现代农业基地,打造精品示范点,形成“红色旅游+乡村体验+休闲康养”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创业热”吃上“旅游饭”。

绿美建设齐上阵

绿美乡村建设,建在农村,惠在农民。为推进“绿美大坝”建设,大坝村制定了“绿美”行动方案,按照绿美示范户标准,将乡村生活、美丽宜居、“绿美”建设相融合,群众投工投劳、“以工代赈”,因地制宜,就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打造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的居家绿美景观,切实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理念贯穿到绿美乡村建设中。

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通过干部包片、党员包户、抱团发展等形式,引导群众以绿美村委会为标杆,装扮家园、改善卫生、推动乡风文明,打造庭院“微经济”“微景观”。

基层治理促和谐

大坝村严格按照下金厂乡“小乡大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突出组织领导、突出重点工作、突出重点对象(13类特殊重点人群),划分53个全科网格,抓牢抓实群众感恩教育和“三必到四必访”行动,指导督促党员中心户发挥“五员”作用,通过“普法强基+线索摸排+包案化解”工作模式,由综治中心统一收集、指挥、调度网格情况,实现一张网管人管事管面,一网兜住烦心事,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组织优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

下金厂乡党委书记杨雪表示:“我们将发挥大坝村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挖掘释放红的底蕴、绿的资源、边的优势,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明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山水如画、乡村和美,人人热情好客、户户文明新风……如今的大坝村,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育得出新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图景愈发清晰可触。

(麻栗坡融媒记者:余建刚 胡眼 贺正凤 沈仕涵 通讯员:蒋德友)

(编辑:董飞 美编:冯鹤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相关阅读: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