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广南:将蒜头果树打造成老百姓的“致富树”
发布时间:2025-05-30 10:24:41
在滇东南的岩溶石漠化山区,一种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的珍稀树种——蒜头果,正成为广南县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关键密码。近年来,广南县依托资源优势,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蒜头果产业发展,构建“四梁八柱”总体架构,采用“政府+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专业户+农户”六位一体模式,加快基地建设,让蒜头果树成为百姓“致富树”。
构建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新格局
蒜头果属铁青树科蒜头果属,双子叶植物,又名马兰木、山桐果等,是我国特有单属单种植物、珍稀濒危植物,是石漠化山区优良的生态修复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科研和文化价值。广南县有新植蒜头果基地4.3万亩,胸径5厘米以上的野生蒜头果有38215株,蒜头果面积和产量居全省全州第一,是全省唯一蒜头果种质资源库的县区,是蒜头果生态分布中心和资源的遗传变异中心。为守护这一濒危物种,广南县构建起“保护小区+种质资源库+保护村”三级保护体系:在旧莫乡、曙光乡等地划定4个保护区,建设1364亩种质资源库,为16个行政村授予“种质资源保护村”称号,并创新推行“一树一码”数字化管护,将3.8万余株野生植株纳入数据库动态监测。建立“行政执法+村规民约”双轨监管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采集行为,同时通过发放《野生植物采集许可证》,将种源保护与企业开发深度绑定,既遏制了资源流失,又为产业发展预留了空间。目前,全县已建成3个保护小区,保护野生资源1654株,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双向奔赴”。
科技赋能激活发展新动能
广南县将蒜头果作为生态修复与产业富民的核心载体,依托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累计建成人工种植基地2.4万亩。通过““政府+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专业户+农户”六位一体模式,引进云南贝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构建起“育种—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成种植专业合作社10个,发展回归种植2.4万亩,实现年产值920万元。广南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油茶、蒜头果、八角产业,全力投身林产业发展,多维度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产业种植基地,因地制宜推广林药、林菌、林果、林粮、林下养殖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同时,全力支持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森林康养新业态,打造出更多的森林康养基地,为“旅居云南”旅游升级版作出林草贡献。
在科技赋能方面,广南县与省林科院、浙江大学等6大科研团队深度合作,攻克了98.2%高纯神经酸工业化提取等关键技术,开发出神经酸凝胶、压片糖果等终端产品,其中神经酸市场价值高达210万元/公斤。目前,全县已建成100亩苗木基地,年产能200万株种苗,可满足每年3万亩造林需求;3000亩示范基地进入盛果期,单株最高年产果650公斤,亩均产值突破10万元,成为石漠化地区“绿起来”与“富起来”的典范。
种树护绿拓宽增收新路径
蒜头果产业的崛起,让石漠化山区群众实现了从“生态守护者”到“产业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全县7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2874户农户参与种植,其中脱贫户187户、监测户72户,通过“林地入股+务工就业+收益分红”机制,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蒜头果产业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绿美广南”中将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广南县曙光乡布岜蒜头果基地负责人毛平介绍:“蒜头果这个树种主要在喀斯特地区,缺土、缺水、缺肥的这些地方生长比较好,在生态治理这一块效果是比较明显。在喀斯特地区能够对农民收入的增加,现在看到只有蒜头果是最好的树种,它耐干旱耐瘠薄,而且一旦挂果,几十年上百年都有效益,儿孙辈受益。”
在利益分配机制创新上,广南县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路径:农户以《林木所有权证》质押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担保融资,形成“种植—加工—销售”闭环管理,农民从“种树护绿”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24年,广南县蒜头果新植面积0.9万亩,鲜果产量约200吨,综合产值达6704万元。
在五福山万花岭文旅融合产业园区建设中,发展种植了1.02万亩蒜头果产业,由于该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园区大力发展林下药材、林下花卉、林下蔬菜和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用“以短养长、以长辅短”的发展模式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费用等方式,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该产业园负责人韦堂洪介绍:“我们的联农带农这一块大体收入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土地流转的基础费用,荒山闲置土地资源的流转。第二个方面,我们整个基地从年头到年末,大概整个基地使用的季节性的临时性的务工人次在15000人次左右,我们基地每年为老百姓支付的劳务费接近300万元。”
绘就产业新蓝图
按照《广南县蒜头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到2035年,基地规模将达20万亩,产值有望突破30亿元。当前,广南县正以“国家级核心产区”建设为目标,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引深加工企业,推动神经酸在医药、日化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同时开发“蒜头果+生态旅游”模式,拓展产业增值空间。
从濒危物种到富民产业,广南县以蒜头果为支点,撬动了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多重效益。这棵“神树”的崛起,不仅为岩溶山区筑起了绿色屏障,更成为衔接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特色名片,在云岭大地上续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记者:沈广站 卢朝学 通讯员:黄云)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