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网络中国节·端午 | 形似芦笙香沁心!广南壮家粽里的自然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5-05-30 16:36:35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在广南县板蚌乡,壮家儿女用世代相传的技艺,将山野馈赠与农耕智慧包裹成独特的“芦笙粽”,延续着绵延数百年的端午味道。

板蚌乡地处西洋江峡谷,湿热的气候孕育了一种壮语称为“哈檬”的山茅草。这种叶片宽大、绒毛密布的野草,能吸附晨露,自带清香,是大自然给予板蚌壮家人的珍贵礼物,也是芦笙粽独特风味的重要来源。

芦笙粽的灵魂在于内馅,壮家妇女们将五花肉切片,把草果、砂姜等秘制配料小火焙炒至焦香四溢,再放入石臼捣碎成粉,加入适量食盐抓拌均匀,经香料腌制半小时的五花肉,去腥解腻,为粽子增添醇厚风味。

广南县板蚌乡板蚌村委会老寨村小组村民蒙玉周说:“我们包这个芦笙粽都是选用五花肉来包,因为它肥瘦都有,煮出来很香,比较好吃。”

随后,她们用山茅草层层铺叠,包裹本地糯米,包裹时需将草叶交错叠压,最终捆扎成芦笙般的修长造型,寓意农耕丰收与民族文化的共鸣。

蒙玉周说:“包这个芦笙粽第一步是把米芯草放中间,把粽子叶一张一张地摆上去,要两个人搭配才行,因为这个叶子小,要有耐心包,没有耐心米就漏出来了。”

芦笙粽的包裹过程讲究精细与配合。大叶子取用14张—16张,小叶子则用16张—18张,层层铺叠出独特的基底。包粽子的两人要默契配合,动作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包出一个形态规整、饱含匠心的芦笙粽。蒙玉周介绍:“摆好叶子后,米顺着叶子放,再放一块肉,再放一次米,两个人在两边搭配好,把叶子卷起来后,两个人抬平,米才不会漏。然后绑两头就可以了。”

包好粽子后,需进行细致的修剪与捆扎工序。先用剪刀将粽子两头多余的山茅草叶片整齐剪短,确保外观规整。从粽子两端开始,向中间依次扎捆绳子,捆扎时务必用力勒紧,以防米粒漏出,每道绳子之间的间隔保持在1厘米—2厘米,才能让芦笙粽在后续蒸煮过程中保持完整形态。

因形似乐器“芦笙”,这款独特的粽子由此得名。包好的芦笙粽需冷水浸泡一小时,再在大锅中沸煮八九个小时,待山茅草褪去青涩的翠绿,软糯咸香、草香四溢的芦笙粽便新鲜出炉。

广南县板蚌乡板蚌村委会老寨村小组村民杨翠花说:“马上到端午节了,端午节我们要包这种芦笙粽吃,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一起吃美食。”

用稻草芯割开食用,才是品尝芦笙粽的独特“打开方式”。作为承载着壮家人农耕文化与情感记忆的端午美食,芦笙粽制作技艺已在板蚌乡传承数百年,每一片山茅草的精心选取、每一次糯米的细致铺叠,都饱含着壮家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对生活的热爱。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罗嫒龄 刘晓泉 板蚌站:赵予露)

(编辑:郭韦 美编:冯蕾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