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明文山 | 文山市德厚村:红绿交融 农旅结合 绘就文明宜居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6-04 09:46:02
近年来,文山市德厚镇德厚村以"党建强基、文化铸魂、文明筑梦"为主线,探索出一条红绿交融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今年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这个承载着文山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红色基因的村寨,正通过创新实践让文明新风浸润乡土。
红色基因激活治理动能。德厚村创新组建"红色治理团",动员40名在外干部与退休干部扎根乡土,将政策宣讲融入"院坝篝火会""流动宣讲桌",带领群众完成234幢民居风貌改造,拆除5000平方米临危建筑,打造185户特色庭院。通过修缮洒戛竜党支部旧址,建成"一馆两线路三基地"红色教育矩阵,年均开展160余场初心教育活动,创排红色话剧《指路碑》、编撰《德厚故事》等文化载体,让革命薪火在田间地头延续。
文明实践融入百姓日常。该村创新开展"好市连连"文明实践赶集日活动,每月整合理论宣讲、便民服务、非遗展演等内容,12期活动吸引2000余人次参与。组建由模范典型、新乡贤等构成的志愿服务队,打造"家门口"文明实践站,开展3000人次覆盖的关爱帮扶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发组建洒戛竜文艺队,将民族团结故事编成少数民族曲调顺口溜传唱。
农旅融合盘活乡土资源。依托千亩良田打造稻虾共生科普基地,引入社会资本建设2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区。改造提升红色研学线路,新建4家农家乐、2处烧烤摊和特色民宿,发展"庭院经济"咸菜工坊、凉品商铺。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70户村民组建蔬菜合作社,构建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修建游客中心,建成休闲步道等设施,为发展体验式农业奠定基础。
网格治理构建共治格局。将全村划分为4个基础网格、34个微网格,配备"党员网格长+乡贤网格员"队伍,建立"7户联管"卫生责任制。创新组建13人"巾帼管家"服务队,发挥女干部亲和力优势开展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在红色项目建设中,村民主动捐赠家藏文物20余件,共同参与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实现"大事网格解、小事邻里帮"的治理生态。
行走在如今的德厚村,洒戛竜文艺队的山歌在稻田回荡,"巾帼管家"穿梭于青瓦白墙的庭院调解家务,文明实践集市上各族群众交换着刺绣作品……通过将红色血脉转化为治理密码、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这个边疆村寨正书写着文明创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肖永娇)
(编辑:毕琰雯 美编:陆军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