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发布时间:2025-06-06 16:55: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文山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教育强国赋予高校党建的新使命,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奋力答好“强国建设、文院何为”的时代答卷。
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职责使命。文山学院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党建质量,确保党的领导在高校全面发挥作用。
强化政治建设,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矢志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2024年全年“第一议题”学习42次,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1次,班子深入师生宣讲20次。完善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工作机制,组织“三重一大”决策、第一议题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第五轮校内巡察,对4个二级党委进行了全面“政治体检”,始终确保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
强化统筹部署,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坚持把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持续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上下功夫,实施“四学”举措,压实“五个一”学习任务,成立“文山学院党纪学习教育宣讲队”,开展全校性党纪学习教育“送教服务”。领导班子带头讲纪律党课12场次,组织校院两级组织读书班22期,开展“三会一课”学习163次、主题党日学习活动120余次,党纪学习教育相关做法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高等教育、云南日报等媒体报道,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作风效能明显提升。
强化正风肃纪,校园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持续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建10个院级纪委,构建“教学纪委”,健全完善院级纪检组织设置,形成“纪审联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十个专项行动,举办廉洁教育读书会、毕业生廉洁从业教育、党风廉洁教育月“五个一”系列活动,选树第一批“清廉学院”“清廉部门”。
“我们通过‘五型’党支部的创建,把‘老山精神’‘西畴精神’融入学院育人全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成长、学院发展。”文山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周荣春介绍,围绕《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高校党支部重点任务,文山学院结合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办学实际,积极创建“五型”党支部,把“老山精神”“西畴精神”融入学院育人全过程,使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24年,人文与传媒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顺利通过首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让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起来。近年来,文山学院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建强战斗堡垒,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效能。
以夯基固本为核心,构建基层党建强基工程。2024年,学院完成33个党支部的换届以及43个党支部的分类定级和晋位升级,成立了2个院级党委,增设2个院级党支部,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13个;征集35项基层党建特色品牌项目和21项党建课题,选树11个党组织为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培育项目,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党建特色品牌项目11项,探索形成学校《青春筑梦“三边三好”奋力绘就兴边富民新画卷》党建特色,首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通过验收;评选表彰校级169名优秀共产党员、1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
以作用发挥为导向,激活党员队伍先锋动能。严把入口关,突出政治标准,2024年,共发展党员330名(其中教职工党员5名、学生党员325名);开展“万名党员联万家”活动,建立学校“领导干部带头、班主任和辅导员为主体、党员教师全员参与”的挂联工作机制,针对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心理问题重点人员等学生群体,实行党员教师网格化管理;聚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目标任务开展“三年行动我带头”活动,年度57项目标任务完成27项,基本完成28项,任务完成过半2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质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文山学院党委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诚留才,营造高水平创新人才成长环境。
以堪当重任为标尺,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规范内设机构和编制,2024年制定印发《文山学院机构设置及岗位职数调整规范方案》,坚持政治标准,严格程序组织实施2批次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共选拔任用处级干部13人,调整干部20人。修订印发《中共文山学院委员会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监督院级党委选拔任用科级干部17人。选派1名处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2名优秀教职工到省厅有关部门跟岗学习。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调整2名正处级干部到专业技术岗位。
以引育管用为抓手,构建人才工作雁阵格局。2024年新聘用教师103人(其中硕士38人、博士15人、银龄教师50人),柔性引进高端领军人才4人,聘用省级产业导师3名,高职称教师较上一年增加62人。年度预算680万元专项培养资金,组织9个班次共380余人次赴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研修培训,支持12名教师外出攻读博士,4名教师外出访学。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认定第一批文院英才,开展首次“十佳辅导员”“十佳班主任”“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建立“一张卡”人才服务机制,提供人才公寓78套,为银龄教师提供一站式服务工作法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只有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才能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政治素养优、理论素养实、作风素养硬的有用人才。
“这堂思政课直击灵魂深处,研学中,我看到了新居错落有致、产业蓬勃兴旺、百姓笑语盈盈,课本中的‘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抽象的理论有了具象化的体现,感受到基层党员干部、老百姓都在学习新思想,并运用新思想促进边疆乡村振兴,这是我第一次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新思想对于实践的作用和力量。”5月25日,文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部分学生到文山市庄子田村、洒戛竜村、白沙坡彝族村等地,开展“行走中深学新思想,实践中勇担新使命”主题实践研学活动,活动结束后,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洪燕感触颇深。
这次研学活动,是文山学院常态化开展的思政课系列课程之一。
“我们积极探索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升思政课育人质效,坚持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推动润物无声、入脑入心。”文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陈世荣介绍,近年来,文山学院聚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思政工作改革创新,通过召开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深入实施课程思政“1231”行动计划,高标准推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思政课程群建设,不断抓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山大地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思政课堂的鲜活案例。
2024年,学院出台《文山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齐抓共管、各学院主导推进、专任教师强化落实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推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同频共振、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建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课程思政教改项目3项,云南省“新师范”课程思政教改项目1项,云南省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课程2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8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8个,课程思政教改项目22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5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大思政”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新征程、新起点。2025年,文山学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锚定服务云南“三个定位”战略使命,聚焦教育强国建设“九个坚持”根本遵循,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为战略支点扬帆奋楫,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清单,将发展痛点打磨成创新样本,以善作善成的担当,奋力书写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时代答卷!
(记者:龚莉 实习记者:余沁颖)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