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三七之乡 健康文山 | 香港商报网关注文山州中医药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06-07 09:41:37  

6月6日

香港商报网刊文

《多举措助力云南文山州中医药产业发展》

详情如下

近年来,文山州高度重视三七产业发展,充分挖掘三七资源优势,并将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列为全州四大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三七产业发展规模和格局均得到了极大提升,形成了集三七标准化基地、产地交易市场、精深加工、科技研发、行业管理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成为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柱产业,成为了国内最具发展前景、规模和实力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中药材品种。

2024年,文山州三七在地面积4.68万亩,采挖面积2.09万亩,产量5699.8吨,实现综合总产值206.2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1.46亿元、工业产值69.91亿元、流通产值114.88亿元),文山三七产业逐步从原料供应到精深加工转变。

“2024年以前,文山三七种植基本处于无序种植、无指导性种植状态。”文山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茂文介绍,2024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印发了《文山州进一步规范保障三七种植用地的意见(试行)》,规划从2025年至2035年,筛选出文山州适宜种植三七的一般耕地后备资源78万亩,每年有序有计划统筹种植布局,通过占补平衡动态调节指标循环保障三七种植占用一般耕地需求。

同时,三七连作障碍实现重大突破,通过多年努力,以氯化苦、棉隆为代表的一系列土壤熏蒸成套技术初步解决了三七种植连作障碍问题,推进三七种植连作障碍等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将三七轮作年限从20年以上成功缩短到3至5年,在满足《中国药典》等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每亩增产15%至30%。

文山州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种植大户+基地+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2024年,三七全产业链解决长期用工3万余人,临时用工200万余人次,带动群众增收19亿元。

文山市平坝镇党委书记王艺霖表示,平坝镇围绕“中药材种植示范镇”的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结构,擦亮“三七发源地”招牌,探索助农增收模式,统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和开发。

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中药材,探索“带得久、带得稳、带得实”的“521”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单纯入股分红、工资收入的1.0模式向“临工变长工、长工变老板、技术骨干变股东”的2.0模式演变,进而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目前,平坝镇发展种植道地中药材19000余亩,产值21亿元,带动群众增收近7.35亿元,人均增收2.01万元。

文山州建成全国唯一以中药材命名的三七产业园区,并申报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规划23平方公里,入驻中药材企业40户。园区内建设了全国最大的三七趁鲜产地加工中心和加工平台,实现了集三七清洗、加工、交易、产品研发、质量检测认证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在全国三七近4万吨市场交易量中,有90%的三七原料通过文山三七市场上市交易流向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2020年,文山州被授予“中国三七之乡”,2017年至2021年,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注册,2024年4月,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被农业农村部再次确定为三七贸易“定点市场”。文山三七获评2024年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价第三名,品牌价值为90.8亿元。2024年,实现流通产值114.88亿元,是2015年38.89亿元的2.95倍。

(来源:香港商报网)

(编辑:郭韦 美编:冯明兰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