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乡美镇兴丨秉烈乡:在荒坡秃岭建“阳光银行”
发布时间:2025-06-08 20:16:35
乡镇,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里有产业升级的蓬勃气象,有文化传承的匠心坚守,有基层治理的智慧创新,更有无数平凡奋斗者的动人身影。阡陌之间,皆是故事。文山发布策划推出《乡美镇兴》专栏,为大家呈现最鲜活的乡镇脉动、最真实的基层故事,一起见证山乡蝶变,共绘发展新篇!
“秉烈乡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均发电2.08亿余千瓦时,够17.3万余个普通家庭使用一年,减排二氧化碳12.6万吨。”“共享储能项目年均可支撑新能源消纳1.1亿余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9万吨。”近期,文山市秉烈乡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完工、150兆瓦/300兆瓦时共享储能项目全容量投产。记者从项目部和秉烈乡政府获悉,两个项目的建成投用将有力推动节能减排、稳定能源供给,为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秉烈乡依托海拔高、日照长的优势,盘活荒山荒地资源实施集中式光伏发电、共享储能项目,积极融入国家能源发展大局,带动群众与村集体经济增收1000余万元。
走进位于清水井、迷勒湾、卡作等村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现场,绵延起伏的光伏矩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为群山披上银色铠甲。
“我们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深联帮’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秉烈乡党委书记袁覃楠介绍,为贯彻落实州委“深联帮”专项行动部署,乡党委政府创新实施政策宣传到位、服务保障到位、问题解决到位“三到位”工作法,高效完成2280余亩土地的流转征收,全方位保障企业用地用工等需求。共享储能项目自开工到投产仅用32天,实现“当年备案、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据了解,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6.3亿元,于2024年7月开工,2024年12月并网,今年4月完工。项目建设创新采用“固定+柔性支架”组合模式、“螺旋钻机+冲击钻”复合工艺和“分区推进、多点协同”模式,完成72000余米桩基作业,统筹建设38个光伏方阵,安装组件273000块,铺设集电线路80公里。150兆瓦/300兆瓦时共享储能项目及升压站投资3.11亿元,于今年3月开工、5月底完工。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储能区由30个储能单元、60个电池舱、60个PCS双向变流器及30个箱变组成,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升压站。两个项目预计年收益约6500万元,创税1100万余元。
“项目用到的大多是荒山荒地,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项目实施后,通过吸纳务工、机械租赁、材料采购等方式,直接带动当地企业、群众增收8380万余元。”项目投资方国家能源集团云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部经理许家才介绍。
据介绍,项目施工期间提供电焊、基建、设备搬运等岗位3200个,带动务工增收64万余元;拉动水泥、钢筋等市内建材企业增收近8000万元;带动挖掘机、运输车辆租赁及机械吊装等行业增收316万余元。
“通路后,拖拉机可以直接开到地边,翻地、播种、收割一气呵成,以前三天干完的活现在两天就搞定。”项目建设中还开挖15公里路,成了方便群众生产的机耕路,给迷勒湾村李成武等群众生产带来便利,周边200多亩耕地农机使用率提升至80%。
“今后我们将探索青储饲料等种植,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国能七都建发文山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代奎说,公司将认真谋划发展“板下经济”,让光伏板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
从荒坡秃岭到“阳光银行”,秉烈乡集中式光伏、共享储能项目的落地投用,推动了“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不断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下一步,秉烈乡将持续深化“深联帮”专项行动成果,探索“光伏+农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让清洁能源项目真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记者:高加敏 通讯员:李彩霞 肖志国)
(编辑:周秋 排版:冯明兰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