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从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的成功看文山如何打造城市IP
发布时间:2025-06-09 16:50:29
近期,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的体育文化事件。这场省级业余联赛,不仅点燃了球迷的热情,更以独特的方式点亮了江苏各城市的亮点,为城市IP的打造提供了生动范例。那么,文山如何从中汲取经验,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IP呢?
苏超的成功,首先在于精准把握地域文化特色。江苏素有“散装”之称,13个地级市各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特色。联赛巧妙地将这种地域差异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楚汉争霸”“苏南德比”等创意概念,将城市间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与足球竞技深度融合,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城市IP。这种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创新表达,让每个城市在联赛中都能展现出独特魅力,也让观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深刻感受到江苏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
其次,赛事组织者还注重全民参与,构建起城市营销的良性互动机制。“苏超”联赛的参赛球员既有职业选手,也有大学生、企业职工等业余爱好者,年龄跨度从16岁到40岁,真正体现了“你行你上”的草根精神。这种多元化的参赛阵容,使得赛场上的每一次拼抢、每一滴汗水都能引发广泛共鸣,成为城市奋斗精神的生动注脚。同时,赛事带动了“情绪消费”,赢球庆功宴、输球安慰酒、城市周边文旅热销,形成了“足球+文旅+消费”的闭环。各城市文旅部门也积极响应,推出景区免费、特色美食套餐、主题旅游线路等优惠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赛、旅游,实现了赛场内外的同频共振。
此外,苏超还善于利用新媒体传播,营造热烈的赛事氛围。比赛中的各种热梗,如“南哥”之争、“楚汉争霸”、常州队连输三场后被网友调侃从“常州”到“吊州”再到“丨州”等,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迅速传播,话题播放量破亿,吸引了大量关注。官方与民间的“接梗”互动,更展现出一种充满活力的集体共情与强烈的城市认同感,让城市IP在网络空间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对于文山而言,打造城市IP可以从江苏城市足球联赛中得到诸多启示。首先,深入挖掘文山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资源,找到城市的独特定位,将其融入各类活动和项目中,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城市IP形象。例如,文山可以参照云端越野赛的“体育+旅游”模式,在普者黑举办喀斯特桨板挑战赛,赛道串联溶洞、荷花田、民族村寨,参赛者在竞技中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可以借鉴贵州侗寨的“民宿+非遗”模式,在丘北县打造“民族非遗民宿集群”,游客可入住独特的民族非遗小院,亲手编织具有民族特色的壮锦、刺绣等,将体验转化为可带走的文化记忆。其次,注重全民参与,鼓励市民成为文山城市 IP 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通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激发市民对文山的热爱和认同感,让市民在参与中自发地宣传文山。同时,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营销格局。最后,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制作富有创意的短视频、直播、设置网络话题等,邀请全民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参与,让更多人关注文山,提升文山的知名度。
从江苏到文山,城市 IP 的打造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文化基因的创新转化。当普者黑的山水之光、少数民族的文化之光交相辉映,文山定能在流量时代实现新的发展。
(作者:向传帅)
(编辑:董飞 美编:冯明兰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