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旅居云南 好在文山丨藏在丘北街天的老式炸“玉mé泡”
发布时间:2025-06-10 10:41:34
每逢街天,丘北的集市上总会出现这样一幕:炸“玉米泡”的师傅骑着三轮摩托,载着老式粮食膨化机穿梭于各个村寨,按属相轮转赶集。伴随着“砰”的一声巨响,热雾中弥漫着浓郁的玉米香气,引得赶集的群众纷纷驻足,捂耳等待,而后迫不及待地品尝这份承载着几代人童年记忆的美味。
当地人俗称的“玉米泡”,不似今天奶油味、焦糖味、巧克力味的爆米花口味繁多,它只有最原始的玉米清香。香脆的口感、简单的制作工艺和易于储存的特点,使其成为老少皆宜的零食,尤其深受孩童喜爱。
这项传统手艺可追溯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了粮食膨胀机,在当地人口中更常被称为“黑葫芦”。这种粮食膨胀机上装有气压表,两端用支架撑起,其中一端是和支架柱用轴绞连在一起的,一端可以移开,中间主体部位就是一个鼓鼓的铁罐子,架在火炉上旋转烘烤。
老师傅们将精选玉米粒装入形似葫芦的铸铁容器,在炭火炙烤下不断旋转,通过气压表精准掌控爆破时机。待气压达到10个标准值时,随着一声中气十足的吆喝,师傅迅速将滚烫的铁罐套进麻袋,撬动阀门——砰!雪白的“玉米泡”如烟花般绽放,空气中顿时弥漫着纯粹的玉米甜香,这个充满仪式感的爆破过程总能吸引路人驻足围观。
刚出炉的“玉米泡”,稍加冷却后,用不透气的塑料口袋装好保存,可长期保持酥脆。为增添甜味,制作时还会加入少许糖精,成为那个物资匮乏年代里难得的甜蜜记忆。
年过六旬的张大爹是这门手艺的坚守者之一,三十余年来,他那辆满载记忆的三轮车始终准时出现在各个街场。“我每个街天都会去赶集炸‘玉米泡’,老式炸‘玉米泡’不容易,必须控制好火候,才能炒出香脆又美味的‘玉米泡’,干这行这么多年,年纪大了,尽管家里人劝我休息,但是我觉得做这个就像是陪伴我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我又舍不得休息,好多年轻人喜欢这种老式的‘玉米泡’,说这种‘玉米泡’能让人找到童年的感觉,希望把这种童年的回忆带给更多的人。”每每谈到这一职业,张大爹都有着自己的缘由和期盼。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这样的传统手艺慢慢被现代化的机器所代替。张大爹和同行们的三轮摩托,或许将成为最后一批流动的“童年记忆”。但每当街天那熟悉的爆破声响起,升腾的不只是玉米的香气,更是一个时代最温暖的烟火记忆。它的存续,是手艺人的坚守。
(来源:丘北融媒)
(编辑:周秋 排版:张振飞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