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旅居云南 好在文山丨北京画家李彬:汤谷山水 烟火画意
发布时间:2025-06-11 15:11:32
在西畴县汤谷村的青山绿水间,来自北京的画家李彬正用画笔和创意,描绘着“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旅居生活。2017年首次到汤谷村采风时,他就被这里的自然风光与淳朴民风深深吸引。经过六年的心灵沉淀,2023年,他选择留在这里,成为“新云南人”的一员,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山水间,寻找艺术与生活的真谛。
汤谷村,这个壮族聚居的村落,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子太阳山祭祀”和“太阳文化”闻名。
“清早太阳云雾间,睡意朦胧扶窗边。汤谷鸟鸣小河跳,梦似已到桃花源。”——这是北京画家李彬初到汤谷时写下的诗句。山林云雾缭绕,半山腰的壮家吊脚楼错落于云雾间,山下田陌纵横,东西两侧是蜿蜒曲折的山涧河谷,炊烟在云雾间袅袅升起,似藏着千年壮乡的呢喃。这样静谧美好的山水田园风光,让李彬久久驻足。
2017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子太阳山祭祀”传承保护汤谷画院正式成立,当代著名壮族画家蓝健康任院长,李彬则被任命为秘书长。他回忆:“第一次到汤谷来采风,是住在村民家里,真的太热情了!村民会告诉你他家的地在哪儿,想吃什么自己去拿。这种亲近感像回家一样,待着就不想走了。”
此后,他连续三年到汤谷村采风,将当地的山水、民俗融入画作。他的画作有的赠予西畴县用于展览收藏,有的则赠予了汤谷村的村民,书写了一段“以画换情”的佳话。
每次扎进村里,都让李彬有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觉。壮族老乡的五彩花米饭,火塘边的欢笑夜谈,每次在村里闲逛时村民挂在嘴边的:“走!去我家吃饭!去我家喝酒!”都让他从最初的“采风客”渐渐变成了村里的“自己人”。2023年,李彬正式决定扎根汤谷,成为这里的“新村民”。
谈及为何选择在汤谷长居,李彬笑道:“我们全国各地跑,在江西、广西都有写生基地,但这里最舒服。环境好、空气好,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四季不用开空调,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淳朴热情,住久了,什么毛病都没有了!”
旅居汤谷两年多,李彬把村子都“摸清”了。他带着记者来到汤谷村一处闲置的居民楼,聊起了接下来的打算。“我想把老房子改造一下,我们自己设计、投资,改成民宿,平时住这儿,还能带其他画家朋友来。”
汤谷的山水治愈身心,而这里的烟火气让他找到归属。当真正选择扎根这里,李彬发现旅居不仅是“停留”,更是与土地共生共荣的开始。“说白了,旅居不是来‘躺平’的!咱得想办法让村民得到实惠。”
长期以来,李彬都在为当地的孩子免费提供美术培训,教村里的孩子们绘画、书法。同时,他观察到村里丰富的自然资源未被充分开发,便萌生了“将艺术融入乡土”的念头。依托当地的鹅卵石、山间水晶和“太阳文化”符号,他设计出系列文创产品——石绘太阳图腾、水晶摆件。“村民捡的树根、鹅卵石,我们教他们雕成小摆件、刻字做装饰,放网上卖。虽然暂时赚得不多,好歹是个生计。”
“其实,我原来还有一个想法,我想把村里闲置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教他们简单的绘画,学画农民画,像洛阳画牡丹、桂林画山水那种,简单易上手,画好了也能带动他们增收。”李彬展望着,与村民共同挖掘“太阳文化”资源,让“太阳文化”走出深山,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幸福靠山”。
“在这儿住着,画画、串门、去文山周边县城采风,和村民处得像一家人,日子多舒坦。”在这里,李彬有更多的创作灵感,“关键是能发挥我们的特长,把当地的孩子和村民带起来,我们又扎下根,这就有意义了!”
(记者:项兰星 黄皇)
(编辑:董飞 美编:冯明兰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