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西畴坪寨古树茶:从采摘到成茶的“指尖艺术”
发布时间:2025-06-12 11:02:03
云雾缭绕的深山间,一片苍翠的古茶树群在晨曦中若隐若现。西畴坪寨古树茶,这一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活化石”,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新生?近日,记者走进西畴县法斗乡坪寨村,深入古茶山、探访制茶人,揭开这片“绿叶”背后的生态密码与文化故事。
邓超,西畴县法斗乡坪寨村的一名茶农,从小在家里人的影响下,学到很多“茶文化”,2007年毕业后,就跟着父亲采茶、制茶,靠着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累积,现在的邓超已然成为一位“制茶老手”。他告诉记者,想要茶好,必须要赶上时节采茶,每天八点出门,九点左右等茶叶的露水都蒸发完以后才能进行。坪寨古树茶一般都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所以树形都比较高大,茶农要爬到茶树上,藏进了古树盎然的新绿间,才能采摘到每一个春尖,“古树茶只能手工采摘,一芽两叶是标准,力道稍重就会伤到老树。”超哥说。
为了不让新鲜的茶叶挤压变熟,茶叶采摘结束后,要及时将鲜叶均匀摊放于竹筛和镂空的架子上,放置于空气流通、阴凉干燥处,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让新鲜的茶叶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这就是制茶第一步—萎凋。
茶叶在经过自然萎凋后就进入制茶初制工序之一杀青。坪寨古树茶多为锅炒手工杀青,因此,超哥必须依靠多年的经验,用手感受锅内温度的变化,及时倒入萎凋后的茶叶不停翻炒。
锅炒手工杀青最重要的就是火候,考验的就是师傅的耐力和多年的经验,从倒入茶叶到茶叶出锅,将近30—40分钟的时间,为了避免茶叶炒糊,刘大哥必须在近300度的热锅中不停地翻炒茶叶,直至鲜叶脱去部分水分,茶叶变软,同时闷出茶香味后才能出锅。
“机械制茶效率高,但古法制茶才能保留茶叶的‘山野气韵’。”超哥说道。萎凋、杀青、揉捻、晒青……从鲜叶到干茶,全靠一双手控制,这是沿袭数百年的炒茶传统。
也正是得益于坪寨茶农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历经百年传承,匠心采茶制茶,方得一杯坪寨古树茶。
(记者:杨德春 李丹 叶林鑫)
(编辑:周秋 美编:张振飞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