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乡美镇兴丨文山市小平坝村:村规民约解了难题美了乡村

发布时间:2025-06-16 10:01:49  

开栏语:

乡镇,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里有产业升级的蓬勃气象,有文化传承的匠心坚守,有基层治理的智慧创新,更有无数平凡奋斗者的动人身影。阡陌之间,皆是故事。文山发布策划推出《乡美镇兴》专栏,为大家呈现最鲜活的乡镇脉动、最真实的基层故事,一起见证山乡蝶变,共绘发展新篇!

干净整洁的村内环境

走进文山市秉烈乡小平坝村,村内道路整洁,农户门前的花坛蜂飞蝶舞,田间地头绿意盎然。近年来,小平坝村实施村规民约,整治“大操大办”等乱象的效果,不仅解决了村民生产用水、道路通行等急难愁盼问题,还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之路。

整治“大操大办”
为群众减负

“与其把钱花在请花灯队的排场上,不如在老人生前好好孝敬。这些看似群众自家事,却成为了村民的负担。”秉烈乡小平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国道出了整治“大操大办”之前村民们的苦衷。

小平坝村辖小平坝、坡头寨2个自然村,聚居彝族、壮族共436户1906人。过去,村里办理丧事风气不正,碰上村民办丧事,仅请花灯队就有10余班,花费几万元。一些村民反映,“这些习俗早就该改了,但碍于情面,没有人愿意带头改。”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小平坝村党员干部带领村民于2022年6月商定了新的村规民约规定,办丧事请花灯队不得超过2班,违规者需缴纳5000元违约金。新规实施之初,村党总支书记有一家亲戚在办丧事时心存侥幸,试图“破例”,被村干部及时提醒制止。党员干部“拿亲戚开刀”后,新规得以顺利推行。新规还对乔迁、婚宴频次及非户籍人口办周岁等行为进行规范,遏制了攀比浪费之风。村民从频繁的礼尚往来中得以解脱,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悄然兴起。

清理“五堆十乱”
为村庄美颜

“收到通知后我及时交了违约金,后来想想,村干部也是为了全村好。”对于曾因没清理牛粪被监控拍到并处违约金100元一事,村民张广跃表示理解。村里水田多、耕牛多、道路牛粪多的治理难题,随着新规的“铲铲制”实施得以解决。

“哪家门前的花哪家浇,大家也很乐意。”看到门前曾经蚊虫飞舞的臭水沟,如今变身为蜂飞蝶舞的花坛,村民李登明高兴地说。据了解,之前,农户门前的排水沟时常留有积水、掉入杂物,时间久了就变得发臭,为此村里发动群众每户筹集100元资金购买盖板、砖块等物资,投工投劳建成花坛,让臭水沟华丽变身。

村里还对农家肥、柴草乱堆等“五堆十乱”进行集中整治,规定“不准占用公共场所乱搭建、乱堆放”。同时,由党员干部带领保洁员、农户做好公共区域和家门口日常保洁。从此,“绿净美”成为了小平坝村的新名片。

“水路通,心相通”
为发展聚力

“听说做工程要占到自家地时,我很不情愿。后来,我想通了,修好机耕路后,大家栽秧栽菜方便多了。”张廷英说,她享受了机耕路、水利等设施建成带来的便利。

小平坝村有一大片稻田,出产的大米品质上乘,由于缺水,又不通路,村民们很苦恼。特别是之前田间有一个“云洞”水源,以及一条连接水库与农田的土沟,却被一些农户占用。村干部几次动员群众退地让地,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终于建成库容量为2万立方米的“云洞”小坝塘,长280米、宽2米的沟渠,旱季可蓄水保灌溉、雨季可排洪护庄稼。

解决水、路问题后,村民们发展生产的热情高涨。在做好水稻、玉米等大春粮食作物种植的基础上,群众积极种植蒜薹等小春经济作物400余亩,共有200余户群众实现年均增收2万余元。

“经大家讨论通过的村规民约,若是村干部、党员违反的要翻倍处罚。”在新规执行上,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更为严格。依靠党员干部率先执行新规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理解和支持,村规民约得以落地生根,发挥作用。

如今的小平坝村,群众支出负担减轻了,生产生活难题少了,家园变得更美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记者:高加敏 通讯员:李彩霞 文/图)

(编辑:毕琰雯 排版:陆军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