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文山 新实践】文山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基层解难题 聚焦保障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5-06-18 15:32:21
州委、州政府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帮扶企业,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力以赴实现“三年上台阶”目标。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立足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以“规划引领、资源赋能、服务下沉”为主线,为文山州实现“三年上台阶”目标贡献更多自然资源智慧与力量。
近年来,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在基层服务、资源管理、规划引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多项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成果。
规划引领,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地,历时3年编制完成《文山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八县(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并获批准实施,首次实现“多规合一”;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85.1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72.45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32.84万亩、耕地保护面积921.63万亩、耕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61.17万亩、林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32.78万亩、工业用地红线11.39万亩,为全州中长期发展提供法定依据,推动资源要素精准配置。村庄规划全覆盖行动,针对山区村落分散、发展滞后问题,采取“一村一策”模式,全州共完成883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并批复实施,其中,丘北县普者黑村通过“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规划带动村民年均增收1.2万元,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强化规划管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坚持底线思维,耕地保护成效显著。过去一年来全州累计完成耕地整改13.7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6.55万亩),按2024年度变更调查“一上”成果数据测算,耕地保有量为961.57万亩,高于考核数49.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实有耕地面积691.11万亩,高于考核数11.34万亩,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达到考核要求。2024年度违法占耕整改成效显著,围绕自然资源部下发的3.33万个疑似建设违法占耕图斑(涉及占耕面积3.01万亩)进行逐图斑实地核实,确认违法占耕面积2987.39亩,违法占耕比例达28.13%,为确保整改任务圆满完成,采取局领导班子成员挂钩包县,下沉督导、“四不两直”抽查反馈等方式,推动整改任务落实。
坚持服务发展大局,高效保障全州重大建设项目土地要素供给。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强化土地要素保障,2024年围绕国家、省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完成文蒙铁路先行用地审批314亩,协调落实占补平衡指标1581亩,项目已顺利完成3282.46亩用地组卷上报工作;完成互联互通河马、马西、西广3条高速公路用地(7877.64亩)组卷上报,其中西广已取得国务院批复,河马、马西已报省级审查中;其余涉及能源(光伏、变电站)重点项目,农村供水保障、水利(水库)重点项目,城市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项目获批土地3757.28亩。加强土地供应,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增量”、加快消化“存量”,2024年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4512.07亩。
坚持以用为先,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明显。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坚持“全面清理、分级负责、分类处理、依法处置”的原则,实行销号管理,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逐宗开展研判分析,精心制定“一地一处置”方案。严格“净地”“熟地”出让,充分利用土地市场监测监管系统强化动态巡查力度,源头遏制新增闲置土地。2024年度,全州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20405亩,处置率59.43%,高于年度目标任务29.43%,全省排名第一;完成闲置土地处置2828.6亩,处置率44.49%,高于年度目标任务9.49%。全州4个省级园区批而未供土地基数4868.70亩(动态调整),闲置土地基数837.38亩(动态调整),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2399.32亩、闲置土地处置754.20亩,实际新增闲置土地0亩。
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自然资源部门服务水平。推行“企业服务专班”机制,由局领导牵头,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专班,针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包保服务。实行弹性供地政策,对新能源、现代农业等战略性产业,推行“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地方式,降低企业初期投资成本。紧紧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腿、压时限等内容,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全州登记财产主体环节压减到2个(申请、发证),耗时已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8小时计),综合登记时长居全省前列。全州在108个房地产开发企业及103个银行网点前置了不动产登记受理网点,依托省自然资源厅统建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共办结一手房转移、预告、抵押、二手房转移登记业务共计10.72万件。按照“一件事一次办”总要求,进一步深化部门信息互联共享,将水、电、气过户申请纳入“一件事一次办”业务范畴。持续推广国有建设用地“交地即交证”、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累计开展交房即交证项目18个,发放证书6452本,交地即交证地块49宗,有效保障了购房人(用地人)的合法权益。不动产登记机构会同辖区内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各商业银行,共同研究并形成了适合本地实际的不动产登记“带押过户”运行流程。探索完成项目竣工联合验收与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项目4个。
聚焦基层需求,提升服务能级。对接8县(市)2025年“七项重点工作”,共收集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帮助解决事项17项,均已到实地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沟通,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每月调度督促推进解决。持续强化推进“用地保障专班”建设,提供用地预审、规划调整“即时响应”服务,承诺一般问题24小时内答复。联合税务、环保等部门开展“政策直通车”活动,为企业提供“用地+税费+环保”综合解决方案。
聚焦民生福祉,提升保障水平。优先安排安置房、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用地,提升城市品质,扩容公共服务,新增社区公园、农贸市场等设施用地,重点解决老旧城区“停车难”“活动空间少”问题。进一步加强配套幼儿园、社区医院、健身步道等设施用地保障,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配合州交通局完成沿边公路改扩建等重大项目选线规划,确保线路避让生态敏感区。
聚焦企业痛点,提升市场活力。推行“用地清单制”服务,梳理形成“文山州重点投资项目要素保障问题清单”,主动介入,靠前服务,倒排时限推进项目用地报批,今年来共帮助解决企业用地相关请求事项5个,销号率为20%。采取项目用地告知书、督办函、联席会等措施,安排专人“一对一”跟踪指导服务,提高用地组卷质量和报批效率。多措并举保障项目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大项目做到“必须保”,其他项目做到“应保尽保”,国家战略性矿种开采用地项目采取临时用地保障,其他采矿用地按照不超过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的30%保障,或者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保障。实施成本减免“组合拳”,对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企业,经批准可最长于2年内分期缴纳;支持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依法依规按照程序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容积率,对其不再增收土地出让价款;企业利用自有的存量和闲置土地、厂房、仓库等改造升级传统工业,兴办先进制造、生产性及高科技服务业、创业创新平台等国家支持的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的,可实行按照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过渡期政策,过渡期政策以5年为限,5年期满涉及转让需办理有关用地手续的,可按照新用途、新权利类型、市场价,以协议方式办理;企业除商住用地以外,其余用地一律免缴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持续扩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范围,进一步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集成;继续推广“验登合一”“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高效登记模式,全面推广不动产电子证照应用;继续强化各县(市)不动产登记的办理进度、办理流程、收件材料等监管力度,持续提升登记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探索推广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业务办理;小微企业申请不动产登记一律免收不动产登记费。
下一步,全州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构建“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监督考核”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推动新春第一会落地见效。
党建引领,锻造过硬队伍。采取“一线练兵”法,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参与乡村振兴等重难点工作,提升实战能力。以支部建设为抓手,开展模范机关科室、模范机关之星、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评选活动,激发干部职工干事热情。
数字赋能,构建智慧中枢。整合国土空间规划、不动产登记、生态修复等9大系统,实现“一图管全域、一网通全州”。同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用地需求、资源承载力进行智能分析,为规划、审批提供数据支撑。
监督考核,压实责任链条。推行“三单管理”机制,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同时,扎实开展专项督查,重点查处土地违法问题。
(来源:文山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编辑:毕琰雯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