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夏季到西畴吹吹风 | 旅居云南 好在文山
发布时间:2025-06-19 15:09:57
“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街道干净,走在大街上人们也很热情。”夏日清晨,青山绿树掩映的西畴县城在一阵阵蝉鸣鸟叫中苏醒,广东江门自驾爱好者钟永庆夫妇把车停在长寿公园里歇了一晚后,无比惬意地开启了新一天的旅程。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中部,北回归线横贯县境。超54%的森林覆盖率、仅17℃的年均气温,让这里舒适“好在”;几十年来,当地群众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让这个曾经被外国地质专家判定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如今变成了生态绿洲、养身的天堂。
“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万个每立方厘米。”走进香坪山村,仿佛置身绿色海洋,西畴县文化和旅游局职工刘青松介绍,高达95%的森林覆盖率和大地湖等自然生态系统,让人们在这里每吸一口气都神清气爽。据了解,负氧离子含量较高有助于改善睡眠、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
近年来,西畴县依托香坪山村及周边国有林场、鸡冠山森林公园等优越的生态环境,突出康养特色,丰富酒店、康养中心等业态,成功打造香坪山国家AAAA级景区。来到景区,可到木兰园感受“物种基因库”、看植物中的“大熊猫”华盖木,泛舟大地湖,踏进林开武故居重温解放军桂滇黔边纵第十团整训的红色故事,也可采摘时鲜水果。玩累了,就在当地民宿住一晚,在“知了”“知了”的催眠曲中安然入睡。或入住云冠八角墅森林酒店,无忧体验吃、住、娱乐、养生“一条龙”服务及森林SPA、生态探险。
旅游业的兴起给香坪山村群众带来大量工作岗位,仅云冠八角墅森林酒店就吸纳18名群众就业、月均收入3500余元。加上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带来的大量临时用工,以及种植八角、金线莲和开办民宿、农家乐等,越来越多的村民留在村里就乘上致富快车。8个村小组1000余名村民中外出务工仅100余人,人均纯收入2.1万余元,许多村民到城里买了房;旅游开发给村里带来每年10万余元的集体经济收入。香坪山片区的绿水青山,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种农产品卖,价格会时高时低,但不管行情怎样我都会到处联系、坚持卖完,让跟着种的村民看得到希望。”走进兴街镇三光村委会多依坪村仙瑞采摘园,一群群顾客穿梭在茂密的黄泡、黑泡丛里采摘鲜果品尝。回顾2003年嫁入三光村时树木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跑光的旧貌,到今天产业、收入、日子皆“光”的新颜,基地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高仕仙甚是欣慰。
1984年出生、骑坏了5辆大摩托的高仕仙,从试种烤烟起步,如今种了110余亩烤烟、生姜、采摘园,开起了农家乐,每年带动群众务工、租地增收20余万元。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同时,她还要照顾因病卧床多年的公公,每天给老人擦洗、喂饭,照顾生活起居已有10年。凭着一股“不服输劲”,高仕仙成了村里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孝老爱亲的“好儿媳”、村民眼中的“女汉子”,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妇女主任。
正是高仕仙这样的党员干部带头,三光村750余户3100余名村民深入实施“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改造出近5000亩“石漠梯田”,森林覆盖率从8%提到61%,成功打造国家石漠化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种出的猕猴桃获评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昔日“穷三光”实现向“光荣脱贫、光彩夺目、光明前景”“从石漠荒山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再到锦绣河山”的美丽蝶变。
今天来三光村,可以到“西畴精神”展览馆聆听“拼命三娘”谢成芬、“四愚公”、岩头村“最后一公里”“年轻的老党员”刘超仁等故事,沿着栈道爬到峰顶、一览怪石嶙峋的群峰间种满蔬果的田地,感受石漠家园沧桑巨变。如今的三光国家AAAA级景区,配套建设了智慧农业园、5D轨道影院等设施,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土地流转费增收350万余元,实现生态修复与旅游收益双赢。
“已经很久没有接触过,这是个很好的体验。”“西畴人民真的不容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加深了对‘西畴精神’的理解,激励了下一步工作的信心。”近日,老山干部学院组织党性教育培训班学员来到东升村开展现场教学,来自省直单位、各州市的学员现场体验舂粑粑、搓麻绳、推豆腐、磨玉米面后纷纷感叹。跟班教师熊天祥说,经常带培训班学员到东升村开展党性教育,学员对此评价普遍较高。
东升村原名炭西村,因1954年组建的“东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经整顿后由乱到治,1955年毛主席以《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为题题写了309个字的按语得名。当时,合作社成立之初管理混乱、社员信心不足、生产滞后,西畴县委专门派出工作组前往整顿,加强了领导,逐步打消社员们的思想疑虑,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整顿经验材料被逐级上报到中央,毛主席看到之后非常重视,在按语中写道:“所谓混乱,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这样一个原因。得不到党的领导,当然就要混乱。领导一加上去,混乱就会立刻停止。”
在毛主席光辉批示引领下,东升村沐浴着党的脱贫攻坚系列政策的阳光,创造性活化红色资源,重建毛主席批示广场,成功打造国家AAA级景区、省级美丽村庄、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同时,通过沪滇协作资金3915万元改造民宿集群,月均游客量增长50%,村民人均收入从1000元增至19700元。
如今,常有大批领导干部、群众、学生来到东升村,感受在领袖批示激励和党的领导下边疆人民生活的巨变,在“公分兑换”等劳作的沉浸式体验中忆苦思甜。
从看得见的绿水青山、呼吸得到的清新空气,到可听可感的“西畴精神”故事,西畴能带来的不仅是身心的放松,更是精神的“充电”站。
(记者:高加敏 陈明凯 刘红丹 部分图片由西畴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周秋 美编:陆军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