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乡美镇兴 | 红甸乡:环境整治扮靓美丽山村
发布时间:2025-06-20 11:17:54
时下,走进文山市红甸乡,只见整洁的道路蜿蜒铺开,平坦宽敞、干净整洁,俨然一幅清新美丽的农村新画卷,村民们围坐在庭院里闲话家常,处处呈现出一幅惬意的乡村生活图景。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中,红甸乡持续发力,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新风万家行”活动,围绕“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的目标,通过全民共建、精准施策、长效治理“三步曲”,全方位提升村庄颜值、气质与品质,让整洁、绿色成为乡村底色。
红甸乡集镇全貌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党员带头、志愿助力、群众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党员干部化身“环境整治先锋”,带头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疏通沟渠、规范垃圾投放,聚焦重点区域、卫生死角等短板弱项;引导志愿者活跃在村头巷尾,与村民共同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从点到面、由表及里推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在党员和志愿者带动下,村民纷纷加入“清洁家园”行动,共同参与美丽家园建设。 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完善村内道路硬化、庭院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激发群众积极性,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环境卫生品质持续提升。
红甸街上杨大妈家环境干净整洁,物品摆放井井有条。她兴奋地说:“寨子越来越干净,家里卫生搞好了,政府还会评‘美丽庭院’并公示上墙,大家争创的积极性更高了。” 此外,乡、村、组三级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及微信群等渠道,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卫生习惯;联合学校开展“清洁家园主题班会”,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村庄”的模式,推动家家户户参与清洁行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美丽庭院
聚焦重点区域,打出环境整治“组合拳”。一方面,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乡25个自然村均建立“日扫小家,周扫大家”的长效机制,针对房前屋后、村内主干道、公共活动室等区域开展“五堆十乱”“破旧遮阳网”“地毯式”清理整治。另一方面,稳步推动城乡垃圾清运一体化运营,通过实施“一角钱”工程,自筹资金29万余元,购买压缩式垃圾清运车2辆,配备垃圾箱1200余只,配置公益性岗位保洁员50人,做到25个自然村“垃圾即满即清”,村庄垃圾卫生常态化保持干净,100%实现“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良好垃圾清运模式。
采取“政府争取项目支持一点、社会赞助拉一点、社会力量帮一点、群众出资捐一点、群众投工投劳降一点”的筹资方式,认真谋划、合理结合“一体式、大三格、小三格、资源化”等治理模式,制定“一村一方案”,精准施策、分步实施,完成席草寨、小六寨、红甸村集镇等10个村污水治理,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积极引导村民树立节水意识,从源头减少生活污水产生量,从排出口杜绝了“黑臭水体”流出,提升了村庄品质。
不仅如此,红甸乡还立足当地村庄特色,以“千万工程”为引领,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升级、绿化美化升级、长效治理升级的“三升级”行动,持续厚植乡村生态底色,全力营造“争绿创绿”的人居环境整治浓厚氛围,实现了乡村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近年来,红甸乡成功创建州级绿美村庄25个,州级绿美村庄覆盖率达70%以上。
“环境治理,需要人人参与,和以前相比,村里的环境卫生好多了,村里设置了专门收集垃圾的地方,大家的卫生意识也提高了,整个村子都变得很干净!”说起村庄的变化,红甸乡平坝寨村村民马大哥高兴地说。
州级绿美村庄席草寨
为避免环境整治“一阵风”,红甸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全乡划分为多个责任网格,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担任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环境监督维护,确保责任到人,以“不断巩固成果,持续整治提升”为目标,切实强化乡、村、组工作职责,有效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此外,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明确环境卫生要求,倡导节俭办红白事、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设立“红黑榜”,表扬文明行为、督促改进不文明行为。让比整洁、赛文明在美丽的红甸乡蔚然成风。同时,以村为单位,建立“定时查+随机访”动态监测机制,以环境卫生责任区为重点,明确督查员、网格员、保洁员工作职责,变“突击整治”为常态化保持,为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加压护航。
“现在村里干净漂亮,住着舒心,大家都愿意守护这份美好。”村民的话语,道出对村子变化的认可。
如今的红甸乡的村庄,道路平坦,庭院洁净,文明乡风深入人心,带给群众的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
下一步,红甸乡将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多生态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谱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记者:邵嘉锷)
(编辑:毕琰雯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