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乡美镇兴 | 追栗街镇:网格服务绘就治理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6-20 11:21:32
“小谢,你看一下我家的建房手续齐全了没有!”
“张叔,您稍等,我马上帮您查看!”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文山市追栗街镇网格里上演。网格员们化身“多面手”,帮助群众及时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脱贫户张大爷家的灯泡坏了,他们带上工具进行维修;监测户管大姐想找工作,他们帮忙联系务工企业。在走访孤寡老人时,网格员不仅送上米面油,还帮老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这一幕幕都是追栗街镇组织乡村党员干部下沉农村网格一线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追栗街镇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推动服务重心下移,将党的组织建设与基层需求深度结合,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党员干部化身群众“贴心人”,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在乡村网格间架起党群连心桥,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全科网格,不断整合优化网格管理机制,细化“基础网格—微网格”管理架构,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治理格局。扎实开展“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织密基层治理网络,科学制定人员配置方案,建成“党建+网格”管理队伍:明确挂村领导担任网格长,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老党员、村贤寨老、致富带头人组成网格员队伍。目前,全镇共划分 55个基础网格、245个微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 300余人。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进网格、亮身份,广泛参与到日常走访、政策法规宣传、群众诉求收集、纠纷排查化解、环境卫生整治等基层治理的工作中,实现惠民政策精准宣传、社情民意快速响应和群众诉求高效处理的网格目标,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来,完成日常走访586次,排查和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4起,调处成功13起,调处成功率92.8%。
“办实事”是“进网格”的核心目标,也是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关键标尺,追栗街镇的各个村落随处可见网格员们行走穿梭的身影,网格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他们进村入户,时常走进留守老人的家中,关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背包里,随时备有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弱势群体是他们关注的重要目标。
为进一步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水平,精准掌握辖区民众基本情况,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提高为民服务的精准性,追栗街镇常态化开展“访民情 知民意 解民忧”入户走访活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真正做到贴近群众、倾听心声、为民解忧,做群众的“贴心人”。
养殖业是追栗街镇的重要支柱产业。一次走访中,养殖户反映交易市场停车难,挂村领导和网格员当即记录并承诺协调解决。日常工作中,网格员通过“问题同排查、纠纷同化解”机制,对网格内道路设施、环境卫生、矛盾纠纷等问题进行常态化排查,切实做到“问题及时上报、纠纷源头化解、困难及时帮扶”,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安全感。
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追栗街镇创新推行“家门口服务”治理模式,组织网格员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在“政务服务在家门”方面,网格员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在低保申请、社保认证、残疾证办理等事项中全程跑腿,实现群众办事“零出门”。留守老人赵奶奶行动不便,网格员得知后上门办理社保认证,她感慨:“现在的服务太贴心了!”
“政务公开在家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党务、村务、财务信息主动推送到群众身边,既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提升了基层治理透明度。“农技推广在家门口”深受种植户欢迎,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农户改进中耕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谈起变化,种植户纷纷表示:“有了专家指导,增产增收更有底气,发展农业的信心更足了!”
从送政策解难题到办实事暖民心,网格员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践行初心;从田间地头到农家院落,从街巷治理到产业帮扶,追栗街镇党员干部与网格员扎根一线,用实干为乡村振兴赋能。如今,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在追栗街镇徐徐铺展。
(记者:邵嘉锷)
(编辑:毕琰雯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