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为“约会”,文山一男子竟做了17万的“任务”!
发布时间:2025-06-24 11:26:48
只要完成几个“任务”
就能“同城约会”?
还有这等好事?
醒醒吧
这是“复合型诈骗套路”
美女假!温情也是假!
只有骗你钱是真!
一、真实案例:
2025年6月2日,文山市小王(化名),在深夜打开了一款社交软件刷到一则“约炮”广告。一位“面容姣好、气质动人”的女性头像瞬间吸引了他。对方热情主动,言语间充满暧昧与暗示,很快便提出“想更深入了解”的请求。然而,进入聊天不久,对方便发来一个二维码:“想和我视频聊聊吗?下载这个专属APP吧,更私密哦!”
被“缘分”冲昏头脑的小王,下载安装了对方指定的APP。注册后,平台“客服”立即出现,要求他充值38元的“小额会员费”才能激活账号、解锁聊天功能。充值后,“佳人”又提出:“亲爱的,平台有规定,想视频见面或线下约会,需要先完成几笔‘刷单任务’或者‘押注游戏’来证明你的诚意和实力哦,放心,很简单,我教你,还能返利呢!”
小王在对方的温柔指导和催促下,一次次向平台账户充值,做着所谓的“任务”。起初,平台显示他账户余额在增长,但当他试图提现时,系统总是提示“操作错误”“账户异常”“需要缴纳保证金”或“继续完成任务才能解冻”。此时,他才如梦初醒,但数万元积蓄已落入骗子的口袋,而那位“佳人”和“客服”,早已将他拉黑,消失得无影无踪。最终,小王共计损失人民币17万余元。
二、诈骗套路全拆解:陷阱如何步步为营?
1.精准撒网,诱饵诱人:骗子往往利用精心包装的虚假个人资料(盗用帅哥美女照片、塑造成功或富有形象),在各类社交平台,甚至本地生活平台上寻找目标,尤其针对情感需求强烈、渴望亲密关系的用户。他们主动出击,言语热情暧昧,快速建立“好感”与“信任”。
2.转移阵地,隔离控制:一旦初步取得信任,骗子会以“平台限制多”“想更私密交流”“方便视频”等为由,诱导受害者下载其指定的、非官方应用商店的第三方聊天APP或“约会平台”,这一步旨在脱离正规平台的监管,为后续诈骗扫清障碍。
3.巧立名目,启动收割:在指定APP上,受害者通常会遇到“客服”或系统提示,要求支付各种名目的“入门费”:
“会员费”“激活费”:声称需付费才能解锁聊天、视频功能。
“保证金”“诚意金”:以“保障双方安全”“防止骚扰”为名要求支付。
“刷单任务”“押注游戏”:这是当前最主流的刷单方式!骗子谎称平台规则要求,或利用受害者急于见面的心理,诱导其参与“刷单返利”“博彩押注”等任务。初期可能给予小额返利诱其深入,随后以“操作失误需补单”“账户冻结需解冻金”“缴纳税费”等理由要求不断充值,金额越来越大。
4.榨干价值,拉黑消失:当受害者耗尽财力、产生怀疑或拒绝继续充值时,骗子会立即拉黑所有联系方式,其操控的虚假APP也可能无法登录或直接关闭,受害者最终人财两空。
三、为何总有人深陷其中?情感软肋被精准拿捏
对“爱情”或“亲密关系”的强烈渴望:孤独感、情感缺失让受害者更容易轻信骗子的甜言蜜语和虚假承诺,对明显的异常视而不见。
“沉没成本”心理作祟:已经投入了时间、感情和金钱后,受害者往往不甘心放弃,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再充一点就能拿回之前的钱/见到人了”),导致越陷越深。
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局限:部分受害者对新型网络诈骗手法缺乏了解,尤其是将“刷单”“赌博”包装进“约会”流程的复合型诈骗,警惕性不足。
骗术高度专业化、剧本化:诈骗分子分工明确,有专门的话术脚本和“演员”(键盘手、女主播等),营造的虚假情境极具迷惑性。
警方提醒:
1. 网络“艳遇”背后往往暗藏危机,面对诱惑保持清醒,不要因一时冲动掉入陷阱。同时,认清刷单是违法违规行为,不存在“轻松赚大钱”的好事。
2. 自洁自律自爱,不要浏览色情网站,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要下载手机应用市场没有的APP。
3. 凡是提到约炮、兼职、做任务等都是诈骗!
4. 谨记“美女”是假的!“艳遇”也是假的!只有你的钱才是真的。
(来源:文山州反诈中心、文山市委政法委)
(编辑:刘虹 美编:张振飞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