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云南日报】广南县坝美镇同应村党总支书记曹泽能:为村民绣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06-24 14:47:48
在广南县坝美镇同应村,不时传出缝纫机的哒哒声与群众的欢笑声。身着壮族传统服饰的绣娘们飞针走线,指尖流转间,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渐次成形。这背后,离不开同应村党总支书记曹泽能的不懈努力,这位被村民亲切称为“绣花书记”的基层干部,用智慧和担当,为村民们“绣”出了一条致富路。
同应村是一个传统的壮族村寨,615户2860人中,有1097人常年外出务工。如何解决留守妇女就业和劳动力外流,成为摆在曹泽能面前的一道难题。了解到永仁县彝族刺绣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哈尼族刺绣的成功案例后,曹泽能深受启发。通过深入走访,曹泽能发现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大多身怀传统刺绣技艺,壮族服饰市场前景广阔。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开办一个“家门口”的刺绣厂。
曹泽能主动加入坝美镇招商工作组,赴广东、广西等地考察交流。找项目、寻技术、选厂址、谈合作、招员工、搞培训,每一个环节他都主动参与。最终,成功引进美朗服饰有限公司,开办服装加工刺绣厂。
为确保员工快速上手,车间推行“岗前培训+以工代训”模式,邀请资深绣娘开展理论与实操培训,让新员工7天内掌握基础缝纫技能;“保底+阶梯计件”的薪酬模式,更是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线上线下联动的“传帮带”,既带动了就业,又传承了民族文化。
目前,车间月均处理订单2500余件,员工技能达标率100%,人均月增收3500元以上。绣娘胡怀义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工资按件计算,不忙时一个月也有3000多元,熟练工月入5000元不是问题,关键还能在家照顾老小。”
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曹泽能运用“企业+合作社+绣娘”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广南壮俚裳刺绣艺术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有36台缝纫机,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社区),提供灵活就业岗位17个。
“我们这一针一线绣的不仅是花,更是村民们实实在在的好日子。”曹泽能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从发现商机到付诸实践,从解决就业到传承文化,这位“绣花书记”用一根根银针,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带领村民们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
(来源:云南日报)
(美编:冯蕾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