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西畴:残疾人老杨的心事落地了
发布时间:2025-06-26 14:45:08
一笔迟来的货款,牵动着当事人的生计;一次温情的执行,彰显着司法的力度与温度。近日,西畴县人民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成功“以调促执”一起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案情回顾:交易生隙,调解未履
2021年,残疾人老杨将一批杉木卖给冉某。然而,交易完成后,冉某仅支付部分款项便拖欠余款。老杨经多次催讨无果,无奈之下将冉某诉至西畴县人民法院。
经法院调解,冉某需支付老杨案款1.3万元,但冉某仍未及时履行还款义务。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老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结事了:换位思考,巧解难题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深知老杨作为残疾人的特殊困难以及对这笔款项的迫切需求,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冉某,向他严肃释明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后果,同时也倾听了他的诉求和困难。
冉某坦言其企业面临暂时性资金周转压力,短期内无力全额清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执行法官并没有立即采取强硬的强制执行措施,而是秉承“如我在执”理念,主动作为,决定尽最大限度做好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争取调解结案。
6月18日上午,法官叫上冉某一起到老杨家里,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协商。调解过程中,法官既重申法律权威,敦促冉某积极履行义务,也兼顾现实考量,协调老杨体谅对方实际困难,给予合理宽限。
在法官细致入微、情理法交融的调解下,老杨对冉某的困境表示理解与宽容。最终,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达成切实可行的和解协议。6月18日下午,冉某将案款打入法院指定账户,至此,老杨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
案后思考:刚柔并济,法润人心
每一件案件的妥善化解,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感受与司法获得感。对申请执行人而言,最迫切的期望莫过于及时兑现胜诉权益,解决实际困难。新时代执行工作,既要彰显“刚性”力量,依法强制兑现生效裁判,维护法律尊严。更需融入“柔性”智慧,通过深入沟通、洞察实情、灵活协调,在充分考量当事人实际状况与合理诉求的基础上,善用调解、和解等方式,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抵达民心,生动诠释“司法为民”的深厚情怀。
(来源:西畴县人民法院)
(编辑:刘虹 美编:张振飞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