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广南:农村人居环境再升级 幸福生活添底色
发布时间:2025-06-26 15:21:47
近年来,广南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优化村庄布局、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着力推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为群众生活增添幸福底色。
走进广南县董堡乡董弄村委会董弄大寨小组,一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徐徐展开。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不见杂物,绿化带里花儿朵朵开,稻田里泛起油绿的光泽,“会说话”的文化墙成为了传播文明的“露天课堂”,花木掩映的农家小院炊烟袅袅,处处彰显勃勃生机。
在村口凉亭里乘凉的村民陆忠芬看着如今整洁清爽的村庄,心中十分欣喜。
陆忠芬说道:“以前村里环境脏、乱、差突出,路上牛粪和垃圾随处可见,柴草堆、旧物件乱摆乱放,路边杂草丛生,走路都不好走。现在干净了,看着心里也舒坦!”
而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改变,得益于在县、乡领导下该村发起的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绿美乡村”打造和巩固提升实践。干群齐心开展“清三堆建三园”行动,清除杂乱的“粪堆、柴堆、沙堆”,把卫生清理干净,把物件摆放整齐,把私搭乱建拆除,仔细清理每一处卫生死角;在道路旁和房前屋后合理规划“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一改往日“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广告满墙刷”现象,实现了“推窗见绿,开门入园”的绿美“蜕变”。
近年来,董堡乡党委、政府积极带领全乡群众开展“绿美乡村”建设,共计67个村经检查验收通过。而乡村人居环境提升重在改变,难在后续管护。董堡乡始终在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管护队伍、激发群众自觉、强化监督检查等方面下足功夫,持续巩固“绿美”乡村建设成果。
“我们通过‘绿美先锋行’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党员、村小组长、乡村公岗等人员力量参与‘绿美乡村’日常管护;并积极通过村规民约约束以及‘美丽家园’‘十星级文明户’示范带动村民改掉陋习,爱护建设成果;另外,组织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跟踪整改到位,确保‘绿美乡村’建设成效不反弹。”董堡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兰芬介绍道。
污水治理好,乡村更美好。广南县按照“全域治理、梯次推进、示范带动”和“新建一批、修复改造一批、打造一批”的治理模式,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过去,广南县莲城镇小广南社区小广南村因排水设施老旧,排污沟裸露,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2024年,该村获得广南县莲城镇2024年度小广南社区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排污管;对损害的管网进行维修;建设挡土墙,建设生态化粪池等集中处理污水。同时,通过“门前三包”制度引导村民规范排放,彻底解决了污水乱排乱流问题。
“以前村里排污系统不完善,部分村民的污水经常排到路上来,又脏又臭,影响了我们出行和生活。现在政府实施项目帮我们修缮了排污沟,安装了排污管道和化粪池,村子变得干净清爽了,我们生活更加幸福了。”小广南九组村民陆雍富高兴地说道。
莲城镇在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按照“全域治理、梯次推进、示范带动”和“新建一批、修复改造一批、打造一批”的治理模式,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对已完成治理的行政村、自然村开展自查和实地抽查,建立问题清单和验收销号制度。目前已完成城区外行政村污水治理11个,完成城区外自然村污水治理99个。
近年来,广南县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找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充分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认真落实群众主体责任,依托党员大会、共建理事会、院坝会、火塘会等宣传载体,引导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大干乡村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群众真正热起来、动起来、干起来,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和主人翁,共建共享美好家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经组织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调度5次,累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45244人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县完成行政村污水治理112个,完成自然村污水治理1703个;全县17个乡镇集镇全覆盖建设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管网,目前已完成16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村规民约并有效执行的行政村177个,自然村覆盖率100%,建立保洁制度并纳入村规民约的行政村177个,自然村覆盖率100%。
下步,广南县将坚持“绿美一直抓”巩固绿美村庄建设成果,建设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359个提升村,农村卫生公厕和户所普及率达60%和8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广南融媒记者:王春欢 刘晓泉)
(编辑:刘虹 美编:张振飞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