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深、联、帮”专项行动丨电费纠纷40年困局如何破?

发布时间:2025-06-27 17:22:28  

开栏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抓工作“三部曲”要求,文山州常态化开展“深、联、帮”专项行动,广泛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用心帮扶企业,以工作实际成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企业满意度。文山发布特推出《“深、联、帮”专项行动》专栏,看各级各部门“沉一线、解难题、促发展”做法,学把“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去干的实干精神,助推文山州实现“三年上台阶”目标。

“深、联、帮”专项行动丨电费纠纷40年困局如何破?
——基层治理把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的“追栗街方案”

“将近40年了,终于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了。”

“钱补到位,大家就没有什么意见了。”

“大家心情舒畅了,做事更有力量了。”

······

在文山市追栗街镇硝厂村委会,一场因水电站建设引发的横跨近40年的土地占用补偿与电费优惠纠纷,终于在2025年初尘埃落定。从1986年法院调解到2022年电费争议爆发,一沓沓泛黄的调解书,记录着一场跨越近40年的拉锯战。如何解开这个涉及电费优惠、电力改制、企业更迭的“死结”?追栗街镇党委、政府用一场历时3年的攻坚行动给出答案。

历史积案成“风暴眼”:40年前的承诺埋隐患

追栗街镇硝厂村、白石岩村与东方红发电站(现属文山盘龙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费纠纷始于20世纪70年代,持续近40年,纠纷核心在于电站建设时占用硝厂村及白石岩村集体土地未兑现补偿,转而以“电费减免”口头承诺替代。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原有优惠模式无法执行,导致村民对电费减免落实问题强烈不满。1986年,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村民开始缴纳部分电费,享受较大幅度的电价优惠。

2002年,双方进一步签订了书面供用电协议,云南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国家电价减免硝厂村45%电价(含动力电)、白石岩村15%电价(含动力电)。然而,2016年云南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并入南方电网,统一的电价管理体系使得原有的特殊优惠模式无法在现行系统中执行,村民的电费缴纳渠道受阻。随着用电量激增、电力体制改革,优惠电价政策也在2016年戛然而止。

以“解剖麻雀”之功破冰:把刺疙瘩揉成软面团

面对这一时间跨度长、牵扯范围广、处理难度大的历史遗留问题,镇党委、政府没有回避,而是主动担当起调解枢纽的重任,系统推进纠纷化解。及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双组长,司法、综治、供电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开展“全周期复盘”。通过梳理土地征收协议、电费减免承诺等历史文件,绘制“矛盾演进图谱”,锁定土地补偿与电价政策变迁的核心矛盾。

“那时开群众会就像引爆火药桶。”2022年3月,刚到追栗街镇任副镇长的梁宏伟,刚好碰上了这件事矛盾最尖锐的时候。

“一开始去做工作的时候,群众不理解。书记、镇长经常组织去两个村子里开会,大会小会,只要一谈到电费这个事情,群众就很激动,甚至说我们跟企业同流合污,是企业的说客、帮手。”

会议无法进行,镇干部就采取入户走访“泡村工作法”,耐心“听骂声”,当群众的“出气筒”,以此换取群众的信任。

“只要不聊电费的事情,什么都好说,一聊电费,气氛就开始尴尬了,甚至还经常吃闭门羹。无论如何,我们就是要厚着脸皮上门,不管人家理不理。”梁宏伟笑称学会挨骂是必修课,“群众骂完气顺了,才会说真心话。”

通过不懈努力,2022年4月至9月期间,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文山电力文山分公司、文山盘龙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硝厂村及白石岩村群众多次协商,群众同意缴纳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减免后的电费49万余元,并于2022年9月全部缴清。

匠心“搭桥梁”:企业群众找到最大公约数

之后,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和电站股权变更,两个村用户每月只能按照100%电价缴纳电费至南方电网。这时,新的矛盾又来了——电费缴了,优惠就没了吗?

“无论公司如何变,但事实还是存在,不能说时间长了,之前答应给大家的优惠就没有了,毕竟电站是建在我们的土地上,当时建电站也没有给大家一分补偿。”

“我们跑法院都跑了好多趟了,现在变成几个公司,这家公司推给那家公司,皮球踢来踢去,大家肯定有怨气嘛。”

······

群众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向镇干部倒苦水。

为了维护群众利益,2022年11月,镇党委、政府再次牵头组织文山电力文山分公司、文山盘龙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硝厂村及白石岩村群众协商后续电费缴纳事项。

“几个企业也不是不想解决问题,不然一到街天,两个村的群众时不时去供电所查电费,问这问那,供电所正常业务都办不了。”梁宏伟说。

尽管如此,镇党委、政府还是坚持采用“群众路线+”工作法,构建“镇村企”三方联动机制,充分了解两个村群众的诉求。通过“入户连心”解心结,镇村干部累计走访两村村民300余人次,建立“一户一档”诉求清单,逐户交流感情、解读政策获得群众支持;通过优选配强村组干部,开展“院落议事”聚民智,设立“村民议事点”,组织党员代表、法律明白人参与补偿方案讨论。

“以前公司给我们的电价优惠,从一开始的80%,到60%,到如今的45%,不能再低了,这是群众的底线了。”村民们说道。

通过走访摸清了底线——村民坚持45%电价优惠红线,工作有了切入口,镇党委、政府乘胜追击。一方面,积极与市委、市政府,市工信商务局等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主动对接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文山开化供电局及南方电网争取企业支持与帮助,并引入法律顾问对历史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通过司法程序固化“差额代缴”模式,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另一方面,建立“电费核算—资金代扣—村民反馈”闭环机制,将电站股权变更、电价调整纳入重点监测,并制定应急预案。

今年2月,在市法院的帮助下,镇党委、政府促成多方达成突破性共识:文山盘龙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两村2022年9月以来多缴的48.2万元电费预存至供电专户,转化为398户村民的永久性电费补贴,实现“一次性解决、永久性受益”。

从今年3月起,两个村群众每月按时缴纳100%电费,再按硝厂村45%、白石岩15%减免的电费补偿到群众。

“我们100%进行缴费,公司再返给我们45%,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都很高兴。大家都积极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不再为难镇上的干部了。”硝厂村村民张美龙说。

“作为组长,我的文化也不高,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办成这件事的。都是镇上的领导带着我们去跑企业,事情才变得好处理得多。”硝厂村村小组长闻玉国说。

“乡镇上的干部工作很扎实,我经常看到他们晚上9点、10点还在村子里,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做事。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利益,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这才是父母官。”白石岩村村小组组长马正启这样评价道。

解决历史问题是最好的民心工程。这场困扰两村村民近40年的电费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追栗街镇党委、政府成功将群众的诉求清单、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实绩清单,是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生动体现。

记者手记

基层善治就是要敢于接“烫手山芋”,追栗街镇党委、政府面对40年积案不“击鼓传花”。敢于“面对面挨骂”,用共情打破信任坚冰。敢于创新机制,在政策框架内寻找弹性空间。这些工作不仅考验了基层干部的智慧和耐心,更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温度和力度,为同类“老大难”问题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追栗街方案”。同时,这场纠纷化解实践印证:只要干部“脚底沾泥、手上沾土”,再难的历史结扣,终能找到解开的线头。

(记者:吕静  王鹏飞)

(编辑:周秋 美编:张振飞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