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之干·驻村工作队风采 (第41期) | 教育为炬照山乡 丹心筑梦育新苗——记砚山县者腊乡夸溪村驻村第一书记邵春河
发布时间:2025-06-26 17:13:04
在滇东南的层峦叠嶂间,砚山县者腊乡夸溪村的孩子们常围着一个身影问:“邵老师,大学的图书馆有多大?”这个身影——文山学院派驻者腊乡夸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邵春河,正以教育为炬,照亮边疆民族地区的振兴之路。两年来,他推动者腊小学航模队斩获国家级赛事二等奖4人,省级赛事一等奖3人,助10余名学子考入本科院校,用一组组数据书写着“教育改变命运”的驻村答卷。
邵春河以党建为引领,将政治理论学习与教育帮扶实践深度融合,构建起“学政策、摸实情、解难题”的工作闭环。他系统钻研教育保障、控辍保学等惠民政策,牵头完善村“两委”学习机制,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带领村干部把政策吃透、把工作做细。在控辍保学攻坚中,他创新“家校联动+精准施策”工作法。2024年3月,针对者腊小学张某某因不良信息诱惑厌学、逃课问题,他连夜家访制定“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方案,成功助其重返校园;得知批洒村卢某家三个子女读书负担重,他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并协调帮助,如今长女考入大学、次女升入重点高中,这个曾被学费压弯脊梁的家庭终见曙光。他累计走访学生家庭300余户,推动6名辍学倾向学生重返课堂,助力杨某某、权某某等10余名学子考入高等院校,用钉钉子精神成为群众信赖的“教育护航人”。
“乡村振兴,根在人才;人才培养,本在教育。”邵春河以高校资源为翼,构建“三位一体”教育帮扶体系。高校资源下沉,激活教育帮扶“源头活水”。依托文山学院教育资源优势,策划实施“牵手成长 筑梦乡村”大学生志愿服务及送教下乡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教下乡11批次,覆盖者腊乡7所中小学,开设航模制作、科普实验等特色课程,让山区孩子接触前沿教育理念。硬件升级提效,夯实教育发展“硬件底盘”。协调文山学院帮扶经费8万元,建设公革小学科技展示馆、航海航模赛道水池,助力该校航模队在2024年省赛中斩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3人;2025年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斩获二等奖4人,三等奖5人,实现边疆小学科技竞赛零的突破!争取帮扶资金10万元改造者腊中心幼儿园,铺设悬浮地板、引进大型户外游戏包,填补学前教育硬件短板;协调经费13万元更新布那小学课桌椅、改善者腊中学食堂及周边环境,用“小投入”实现教育设施“大提升”。关爱服务暖心,织密留守儿童“守护网络”。协调经费5万余元建设“夸溪儿童之家”,配备图书、学习设备及专职管理员,有效解决假期留守儿童监管难题,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邵春河深谙“教育筑基、产业造血”之道,让教育帮扶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产业赋能拓宽增收路。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他联系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农业专家团队,引入仙人掌种植600亩、高产蚕豆种植1000亩,小黄姜高产示范种植200亩,建立“高校技术指导+企业订单收购”模式,带动2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1.5万余元以上,实现“教育帮扶”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环境整治扮靓乡村颜。牵头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修缮公厕1座、整治防洪沟与排污沟200余米,让困扰村民多年的污水横流问题成为历史。治理升级提升服务质量。他及时更新村委会4套办公电脑,搭建“线上政策宣传+线下代办服务”平台,优化惠民补贴申报流程,将低保、养老等服务办理时限缩短50%。
从高校讲台到壮乡苗岭山寨,邵春河用“驻”的定力扎根基层,以“教”的情怀播种希望。当夸溪村的航模在蓝天上划出优美弧线,当越来越多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这位教育帮扶的“摆渡人”正以实际行动证明: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教育不仅是点亮未来的火种,更是斩断穷根的利剑!这把利剑所指,必是边疆民族地区人才辈出、产业兴旺的璀璨明天!
(来源:文山州委组织部、砚山县委组织部)
(编辑:刘虹 美编:张振飞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