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乡美镇兴 | 麻栗坡县麻栗镇:织密“家校社”关爱网络 书写儿童成长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6-26 17:57:26
麻栗坡县麻栗镇始终将儿童关爱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构建“家庭尽责、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家校社”协同关爱体系,全方位织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切实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精准摸排建档。麻栗镇通过入户走访,全面摸排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实时更新儿童基本信息、家庭状况、监护情况等内容,精准建立动态管理信息库,完成17个村(社)385名少年儿童一人一档和探访台账。
家庭教育指导。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村(社区)家长学校、线上平台等载体,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沟通技巧培训、监护职责宣传等活动,累计举办培训6场,覆盖家长200余人次,引导家长强化监护责任意识,提升科学育儿能力。针对部分家长因外出务工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镇政府协助其确定合适的委托监护人,并定期开展监护指导,督促委托监护人切实履行职责。
“亲情连线”常态化。在学校设立“亲情聊天室”,配备视频通话设备,为儿童与外出父母搭建便捷、稳定的沟通桥梁,缓解思念之情,促进情感交流,共服务儿童100余人次。
结对帮教全覆盖。组织辖区学校建立“一生一档”动态档案,356名镇干部、学校教师与流动儿童141人、留守儿童384人、困境儿童385人实现“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结对率达100%,定期家访跟踪学业、心理及行为表现。建立“社区-学校信息直通车”,及时反馈儿童在社区表现与需求,邀请老师、社工、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举办的亲子活动、节日庆典,在轻松氛围中共商共育。
丰富课后服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阅读、艺术、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课程和兴趣小组,为“两类儿童”提供安全、有益的课后活动空间,弥补家庭教育不足。在寒暑假期间,联合辖区培训机构组织“多彩假期”兴趣班,涵盖绘画、舞蹈等多个领域,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又发掘了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光彩。
心理健康护航。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与团体辅导,对有需要的儿童提供个体咨询和干预,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
党建引领,志愿先行。麻栗镇将“儿童优先”理念融入基层治理血脉,党员化身“护苗先锋”,织密儿童关爱服务网。村社区“两委”成员担任“儿童主任”,配备儿童主任17名、童伴妈妈6名,与志愿者、党员、校外家长等组成“护苗小队”,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建立“一人一档”,通过定期家访、需求摸排,精准对接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需求。以“党员带群众、银龄牵幼龄”的创新模式,激活志愿服务“一池春水”。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人员的作用,为孩子们传授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内容涵盖党史、军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安全等方面。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25场次,惠及儿童1563人,走访500余次,送教上门30余次,解决实际留守儿童问题35件。
“儿童之家”提质增效。依托各村(社区)的“儿童之家”平台,引入社工组织、公益机构专业力量以及返乡大学生,联动公安、消防等部门进“家”,用动画、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兴趣培养、社会实践等多样化活动,筑牢安全成长防线。推动实施了“平安童行”计划,增设社区监控、组织儿童安全教育讲座、防溺水宣传、开展消防演练等,提升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链接社会资源。积极对接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在外乡贤等社会力量,为“两类儿童”提供学习用品、生活物品等。莱溪社区通过联结社区“红色物业”,为少年儿童之家添置益智玩具、书本、乐器等,丰富儿童课外生活,累计筹集物资价值10余万元,惠及儿童600余人次。
(通讯员:董佼僡 唐坤泽)
(编辑:刘虹 美编:陆军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