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吴澄洞:藏在大山深处的峥嵘岁月 | 跟着“学习强国”品读文山
发布时间:2025-06-27 10:51:57
文山,这片充满生机与故事的土地,镌刻着深沉的红色印迹。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为理想与信仰奋勇拼搏。这里曾是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战场,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先烈们的热血与忠诚,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文山的天空,也成为了后人敬仰与学习的榜样。文山州现有142处革命遗址及6处其他相关遗址,它们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默默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成为红色历史最鲜活的见证。近期,“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推出“红色印迹”系列视频,用心勾勒文山的红色脉络,讲述那些历久弥新的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今天一起来看被“学习强国”总平台“百灵·党史”栏目采用的稿件《吴澄洞:藏在大山深处的峥嵘岁月》。
在文山市德厚镇菲古村委会小塘子村旁,有一个山洞高悬于山崖峭壁间,它被称作“吴澄洞”,静静诉说着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往事。
1928年,云南省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吴澄在蒙自指导工作时,处境极其危险,成为国民党追杀的重要目标。党组织迅速将她秘密转移,先经文山洒戛竜,最终来到小塘子。在小塘子期间,吴澄白天深入群众之中,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晚上便住进小塘子村口的山洞。当时,为保护吴澄及其他共产党员,村里的苗族妇女主动在洞外不远处,以放牧和织麻布为掩护,为吴澄和游击队站岗放哨、收集情报,因此,这个石洞起初被称为“织麻洞”。
后来,吴澄从小塘子女扮男装回到昆明,不幸被捕就义。为了缅怀吴澄等云南早期共产党员在文山、小塘子村的伟大牺牲,传承红色基因,当地群众将“织麻洞”改名为“吴澄洞”。洞内至今保留着当年游击队取硝土舂制炸药的石臼,从底层的缝隙蜿蜒而上,可至第二层石洞,这里视野开阔,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革命遗址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依托。目前,文山市完成了革命遗址“吴澄洞”一、二期工程项目修缮保护,并命名为文山市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激励着后人铭记那段峥嵘岁月,传承革命先辈们的英勇精神。
(来源:“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编辑:郭韦 美编:张振飞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