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红色基因照亮纪检监察前行道路——一位革命老区纪检干部的初心手记

发布时间:2025-07-01 16:57:10  

在建党104周年之际,接到机关党总支组织的“七一”活动中“红色故事我来讲”的任务时,我又一次陷入沉思。作为从革命老区走出的纪检干部,摩挲着爷爷留下的滇桂边战役旱烟杆,铜锅上岁月打磨的痕迹,反复告诉着我,与老鸦屯青石板上浸染的烈士热血相比,我在纪检监察岗位上的付出,实在微不足道。

我出生在丘北县双龙营镇雄山行政村土库房村小组,老区的晨雾、青瓦,早已成为我信仰的精神图腾。儿时,爷爷常蹲坐在老榆木门槛上,边抽着旱烟边念叨:“老鸦屯的青石板,还渗着1949年的血。”这句朴素的话语,像一颗火种,在我心底悄然生根,让“铭记血色往昔,守护幸福长明”成为我投身纪检监察工作的精神底色。

爷爷曾追随桂滇边工委前委朱家璧将军投身革命。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没有甜美的童谣,取而代之的是朱家璧部队过境时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每年正月十六,雄山村的戏台都会准时搭起,当《朱家璧的队伍到咱村》的花灯调响起时,台下年迈的爷爷奶奶们总会不自觉地喃喃低语:“那年正月十五,战士们还在帮老乡磨豆腐、修犁头,转天枪声一响,他们毫不犹豫地用血肉之躯,挡在了乡亲们的土屋前……”那时懵懂的我,虽不懂牺牲的沉重,却在锣鼓声中明白了,有一种担当,比生命更加珍贵。这份纯粹的信仰,始终支撑着我在监督执纪工作中坚守原则、不偏不倚。

1949年2月13日的老鸦屯战役,54位烈士用身躯筑起血肉堡垒的场景,即便隔着泛黄的史料,依然灼痛着我的心。如今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我常常思考,当年战士们守护的是村寨安宁,而我们当下护航的则是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监督执纪不是彰显权力的工具,而是新时代的“阵地战”,是我们向长眠地下的先烈们交出的答卷——面对歪风邪气,我们必须像守卫阵地般寸土不让,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朱家璧部队饿死不拿老乡一个红薯。”这是爷爷生前常挂在嘴边的家训。如今,这句家训在我女儿的作文里有了新的诠释,她写道:“妈妈是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家的垃圾桶总是透明见底,她拆快递盒时一定会压平棱角,说纪检监察干部家庭的垃圾也不能藏私;给外婆买药的发票,她整理得比我的作业本还要工整。”今年4月,我带女儿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她指着“清正廉洁”的匾额感叹,“这四个字像太爷爷烟杆上的包浆,越磨越亮。”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老区的清廉基因,正如山涧清泉,默默流淌进下一代的精神血脉,每一滴都承载着丈量民心的重量。

回望自己的纪检监察工作历程,与先烈们用生命铸就的丰碑相比,我们熬夜查账、走村入户的辛劳,实在不值一提。翻开《中国共产党章程》,我们捧出的不是炫耀的成绩单,而是需要用心续写的答卷。建党104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始终告诉自己,老鸦屯青石板上的血迹虽已风干,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永远新鲜滚烫。作为革命老区后代,我将以最朴素的行动,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让红色基因在纪检监察事业中永放光芒。

(丘北县纪委监委:曾花萍)

(编辑:董飞 美编:张振飞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