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农地入市”试点,文山试出什么?——文山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2025-07-02 18:43:38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我国的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在开发、利用、流转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一方面随着城市开发用地指标日益紧张,另一方面农村集体土地受政策限制未能充分释放价值,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推进和城乡融合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自然资源部于2023年印发《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要素。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省自然资源厅研究出台《云南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文山州文山市被列为全省15个试点县(市)之一。

文山市以“强州府、挑大梁”的政治站位,积极担当改革试点重任、用好国家政策、探索推进路径。试点期间,文山市通过摸底调查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数据库”,涉及用地73宗513.92亩,成功完成入市交易2宗31.42亩,标志着文山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实现零的突破,为构建全省全州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参考范式。

从试点经验看探索,解决四大核心问题

(一)怎么入市?探索全过程农地入市流程规范。文山市充分用好国家和省出台的试点政策,印发了《文山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实施办法(试行)》《文山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文山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文山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指导意见(试行)》等“3办法1意见”,涵盖民主决策、提出申请、评估地价、编制方案、入市核对、公开交易、签订合同、办理登记、收益管理、监管责任等全流程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确保了入市交易更加高效规范。同时,参照国有建设用地交易规则,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流程入市交易,统一在文山市政府采购和出让中心进行公开交易,接受全流程监督,确保了交易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透明度。

(二)哪些地入市?全方位摸排核查摸清底数。聚焦“建设用地存量”原则,扎实推进试点政策落地实施。以国土“二调”和“三调”数据为基础,归集整理历史遗留农村建设用地信息,深入一线开展摸底调查和技术核查,对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进行“一地一案”分类评估,筛选具备入市潜力的土地,聘请专门第三方机构分类指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确保存量集体建设土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为土地入市打下基础。另外,遵循法定程序与技术规范,对城乡土地价值进行界定与量化,分类定级编制基准地价,确定城乡土地的使用价值和价格水平,确保在基准地价上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同权同价。

(三)谁来入市?明确入市主体保障群众利益。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为锚点,统筹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不同形态和发展程度,明确由已设立且完成登记赋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主体,通过“自主入市、委托入市、合作入市”等形式推进入市。同时,在乡镇(街道)的监督下,由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程序,专门召集集体成员对是否实施入市项目、如何实施入市、地价评估、入市方式及价格确定、入市方案及收益如何分配等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确保全过程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各项权益。

(四)怎么分钱?多元利益分配共享改革红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一方面,建立土地调节金制度,入市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以出让总价为基础,按照不同土地用途比例缴纳调节金(如工业用地按20%比例缴纳,商服用地按30%比例缴纳),调节金由市财政按40%比例专项安排到入市地块所在乡镇(街道)统筹使用,保障了乡镇(街道)基层有经费有动力推进“农地入市”工作。另一方面,建立集体、农民收益分配制度,明确村集体可按不高于50%(含50%)的比例提取公积公益金,用于集体经济发展、福利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成员医疗保险等公益事业支出;剩余收益可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实现了集体、农民在入市交易中的利益同步和收益协同。同时,引导企业优先聘用村集体经济成员,实现村民就业在家门口、顾家增收两不误。

从试点过程看成效,得出四个方面启示

文山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围绕试点目标、紧跟改革步伐、狠抓政策落地,取得了突破性的改革成效,探索出了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文山市的试点经验,给予文山州4个方面的启示。

(一)政策适配,敢于创新打破僵局是前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否有效推进,核心在于政策是否合法高效,是否符合本地实际。文山市始终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出台了一系列符合上级规定和文山实际的政策、措施、细则,填平政策空缺、找准问题堵点、明确关键流程,推进措施创新、优化和适配,确保试点政策措施与城乡发展实际相适应,降低了“农地入市”的制度成本,提升了入市流程透明度,提高了入市工作效率。

(二)利益适配,多元共惠激发动力是核心。做好利益分配是政策能否落地落实、取得成功的关键。文山市在试点工作伊始就深入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工作中基层、企业、群众最担心的什么、最盼望什么,把解决每一个合理诉求作为“成事之道”,充分收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各方的利益诉求,专门出台利益分配方案平衡各方利益,让试点政策惠及各方,最大限度凝聚共识、调动积极性,降低企业对成本风险、基层对工作难度、农民对利益保障的顾虑,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三)方法适配,精准施策破解难题是关键。政策好,关键要落实好,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山市树立“土地问题无小事”的意识,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联动机制,完善议事协调和政策宣传机制,分管领导牵头专题研究入市工作,事前充分研判每个工作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准确找到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薄弱之处,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灵活有效的政策举措,用最妥善的工作方法攻克每一个问题堵点,促进工作高效推进。

(四)服务适配,优化供给赋能发展是保障。政务服务关乎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效能提升,影响营商环境和高质量发展。文山市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从企业和基层的角度拓展服务方式,为企业和基层组织提供定制化服务,做到工作推到哪里、服务跟到哪里,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针对土地工作的复杂性,邀请专业机构提供专业化市场服务,协助交易双方提供土地评估、项目包装、评审资料、项目对接等支持,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入市服务,用高效的政务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来源:文山州人民政府研究室、文山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编辑:董飞 美编:张振飞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