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刘海春新书入选2025年6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发布时间:2025-07-09 17:15:09
2024年5月30日,《微距下的昆虫世界》入选2024年“中国好书”六一专榜。时隔一年,《微距下的昆虫世界》的姊妹篇《虫语秘境:微距下的昆虫故事》入选2025年6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虫语秘境:微距下的昆虫故事》借助微距的力量,将微小世界的奇异梦境捕捉于画布之上,展现出鲜为人知的生命奇迹,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微观而奇妙的昆虫王国。从昆虫的生命周期,到昆虫世界的多样性,再到深入探讨昆虫的生存智慧,作者以科学家的严谨与诗人的敏锐,将镜头对准常被忽视的小昆虫。
镜头里的“平行世界”
作者用颠覆性的镜头语言,将昆虫置于平等的叙事主体位置,这本身就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该书详细地介绍了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让读者对昆虫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三看一翻”的寻虫法,看时间、看地点、看植物、翻动土块,教会读者用昆虫的视角去“找”而非“抓”。“三看一翻”暗合现象学的“悬置判断”原则,这种方法论启示我们:理解生命需要暂时搁置固有的价值判断,以昆虫的节律感知世界。
故事里的“生命诗学”
作者用平实却富有张力的文字,让读者在惊叹之余,重新思考“生存—意义—价值”的链条。当读者意识到,昆虫界每一场看似微小的冲突都蕴含着亿万年进化的智慧,便再难将它们简化为“害虫”或“资源”,而必须承认:每个物种都是生命大交响中不可替代的声部。
对话中的“生态伦理”
最动人的,是作者与昆虫之间展开的“跨物种对话”。他相信昆虫拥有人类尚未破解的信息系统:振动信号、光影节奏……这些“虫语”提醒着我们:人类并非唯一掌握语言的物种。通过十年的坚持与观察,刘海春完成了从“观察者”到“对话者”的身份转换。他在书中写道:“平日里不会聚在一起的昆虫,暂时地陪伴、和睦相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一种生命之间的默契和理解。”这种谦卑与敬畏,正是当代生态阅读的稀缺品。
(来源:七乡文艺)
(美编:冯明兰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