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州“文小青·理润青心”品牌:让青春与理论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5-07-10 10:00:30
从盘龙河畔到田间地头,从机关单位到企业车间,从高校课堂到社区家园……在文山这片热土,一阵阵思想热流涌动不息。近年来,文山州通过锻造三支队伍、突出四项重点、坚守六个阵地、创新多元载体等举措,创新打造“文小青·理润青心”理论宣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浸润青年心田。目前,累计开展宣讲5400余场,覆盖青少年70余万人次。
锻造三支队伍,让宣讲方式“活起来”
一支高素质的宣讲队伍,是打开理论宣讲大门的钥匙,更是让理论走进青年心中的桥梁。文山州积极统筹各方力量,全力锻造三支队伍,让宣讲方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期,文山青年讲师团、民族团结进步宣讲“青骑兵”以及“红领巾巡讲团”2025年集中备课暨宣讲能力提升培训班成功举办。这场知识的盛宴,让50名参训成员收获满满,如久旱逢甘霖。文山青年讲师团成员文欢欢感慨道:“三天的学习,如同明镜,让我清晰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明确了前进方向。未来,我将牢记自己的使命,像坚守岗位的卫士,努力践行讲师职责。”民族团结进步宣讲“青骑兵”成员张婷满怀自豪地说:“能加入‘青骑兵’,是荣誉,更是责任。我愿以青年独特视角,如敏锐的观察者,解读时代精神,传递思想力量,与团队一同讲好文山故事,让理论宣讲充满温度,深入人心。”
这不过是文山州锻造宣讲队伍的精彩一幕。为打造一支精锐之师,文山州组建了98人的文山青年讲师团、民族团结进步宣讲“青骑兵”和红领巾巡讲团队伍,形成“1+N”梯队(1名核心讲师带N名宣讲团成员),建立宣讲员信息库,标注擅长领域与风格特点,确保按需调配。针对青少年认知规律,开展分层分类的集中培训,组织优秀宣讲成员分享实战经验,提升宣讲员将理论讲透、讲活的能力。建立集体备课机制,推动“一人备课、多人复用、集体完善”,整合党史故事、身边案例等鲜活素材,搭建共享素材库,形成“核心内容+特色案例”的备课模板。打破“单打独斗”模式,构建多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建立微信群沟通平台,实时共享宣讲需求与资源。从宣讲场次、内容创新等综合评估,对优秀宣讲成员给予外出学习等激励,对因工作变动等不再适合的及时调整,常态化吸纳新鲜血液。
突出四项重点,让宣讲内容“实起来”
在马关县边境口岸上的都龙镇中心学校,巡讲团以“438公里的青春守护行动”“少年军校”阐释“边疆少年心向党”的深刻内涵;在西畴县石漠化山区的兴街镇第二小学,巡讲团用“普者黑湿地”研学、“探秘华盖木”“仙草秘境六郎城”等实践案例,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旁的文山市第十三小学,巡讲团用“一棵药草富边疆”“一块铝锭连世界”的创新发展故事点燃了队员们科技报国的梦想……城乡少先队员在“家门口”共上一堂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青年讲师们用真实的故事、动情的宣讲,成为理论政策最好的“翻译官”。
在宣讲内容方面,文山州紧紧围绕四项重点,让宣讲内容更加充实、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立青年志,以创新理论照亮青春航向。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从“三个定位”看文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担当,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发青年声,用团结故事凝聚青春共识。围绕文山州11个世居民族,挖掘“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生动实践,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凝聚青春共识的“粘合剂”。说青年话,以发展成就激发青春担当。围绕文山三七产业园、绿色铝产业园等主题,讲述“一棵药草富边疆”“一块铝锭连世界”创新发展故事,用青少年能感知的“发展温度”,点燃参与建设的热情。讲青年事,借榜样力量点燃青春斗志。以楚图南、王有德、王建川等红色人物和“老山精神”“西畴精神”典型人物引导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深挖文山青年先锋榜样、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开展宣讲600余场次,让先锋力量真正成为点燃青春斗志的“火种”。
坚守六个阵地,让宣讲场地“热起来”
为了让理论宣讲更加贴近青少年的生活,文山州坚守六个阵地,实现了宣讲的常态化,让各个宣讲场地都“热”起来。
进机关,筑牢青年干部初心。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岗位实践结合,推动青年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强化责任意识,把理论清醒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初心动力。进学校,点亮学子成长之路。打造沉浸式思政互动课堂,把红色故事、榜样事迹转化为生动教材,设置“提问接龙”等环节,让理论宣讲成为点亮青春梦想的“引路灯”。进企业,凝聚青年职工力量。邀请技术骨干、青年劳模分享“车间里的发明创造”“项目攻坚中的团队协作”,让青年职工在认同企业愿景中增强归属感。进农村,讲透乡村振兴故事。邀请返乡创业青年、驻村工作队讲述“直播带货”“乡村旅游”等,用村民听得懂的“土话”“家常话”展现政策带来的实效。进社区,连接青年群众心声。紧扣社区青年关切的“民生小事”,把宣讲变成“唠家常、解心结”的过程,凝聚“共建美好家园”的青年共识。进网络,扩大青年理论声量。善用短视频、直播等打造“指尖上的宣讲课堂”,让理论宣讲成为青年“刷得到、看得进、记得住”的网络养分。
创新多元载体,让宣讲效果“燃起来”
为了让理论宣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山州不断创新多元载体,让宣讲效果真正“燃”起来。
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等载体,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都来讲”的示范效应。选拔优秀宣讲员打磨“精品课”开展示范宣讲,为基层宣讲提供可复制的模板,让更多青年学有榜样、讲有章法。依托老山“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西畴精神”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阵地,开展“老山精神”“西畴精神”主题宣讲,让青年在专题化学习中深化理解。组织演讲比赛、红领巾讲解员大赛等,通过经典朗诵、情景演绎等方式,让青年讲给青年,让青年影响青年。把宣讲嵌入青年的生活场景,用碎片化时间传递大道理,让理论宣讲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充分发挥“文山青年”新媒体矩阵优势,制作理论宣讲微视频、动漫短片,用网言网语让理论传播更“潮”更“活”。
一场场富有深度和温度的宣讲阐释,一次次深入透彻、鲜活生动的解读交流,让广大青年深受教育和鼓舞。如今,在文山州,“文小青・理润青心”理论宣讲品牌正日益深入人心,它如同璀璨的明灯,照亮着七乡大地的青少年们,引领着他们在青春的道路上,向着梦想奋勇前行,为文山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下步工作中,共青团文山州委将在州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健全完善宣讲机制,统筹全州宣讲资源,常态化开展‘三支队伍’业务培训和集体备课,打造精品课程。结合州委‘深、联、帮’工作要求,拓宽宣讲渠道,面向青少年全方位开展宣讲活动,通过文山青年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宣讲动态,汇聚推出优质宣讲资源,增强宣讲深度和广度,打造具有文山辨识度的‘文小青·理润青心’理论宣讲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边疆民族地区和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青团文山州委书记杨仕丽说。
(记者:刘梅)
(编辑:郭韦 美编:冯鹤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