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山海情未了——上海知青重返砚山赴青春之约 沪滇携手共绘乡村振兴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13 13:46:14  

文网讯 7月12日,砚山县盘龙彝族乡火把节开幕式上,一场跨越几十年的重逢温暖了整个盛夏。当年在此挥洒十年青春的上海知青李汉卿,带着对第二故乡的眷恋重返砚山县盘龙乡土锅寨,在万千乡亲的期盼中,续写着沪滇情深的新篇章,更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沪上暖流。

开幕式上,稚嫩的童声率先拉开了时光的帷幕。王谦小朋友深情朗诵《那年,家里来了个上海爷爷》,用清澈的声音还原了五十多年前上海知青与土锅寨乡亲朝夕相处的温情岁月。“汉卿爷爷!”稚嫩的童声喊出了土锅寨乡亲和李汉卿先生的深厚情谊,李汉卿先生抱起了王谦小朋友,温馨的画面让在场的观众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段奋斗与温情交织的岁月!

“1969年4月25日到1979年2月23日,我在这片土地待了整整十年。”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李汉卿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沉淀。从17岁到27岁,人生最珍贵的青春年华,他与乡亲们一起栽秧割稻、犁地耕田,甚至学着打家具、建土房。返回上海后,生活的奔波让归期一再延后,但牵挂从未中断。“我曾两次从上海打电话到砚山县,再转盘龙公社转盘龙大队再转土锅寨,想找当年的老乡,可那时村里没电话,都没有联系上,当时的心情很是失落。”李汉卿先生讲述道,这份跨越山海的惦念,终于在多年后得偿所愿。

踏上土锅寨的土地,李汉卿眼中满是感慨。“当年全是土瓦泥巴墙,如今家家户户是小洋房,新农村的新气象太让人振奋!”他坦言,最触动人心的不是建筑的变迁,而是那份从未褪色的情谊。“乡亲们当年手把手教我农活,这份兄弟情,刻在骨子里。”这份情谊,在开幕式上有了最生动的注脚。土锅寨村民自发缝制的彝族盛装,一针一线绣满牵挂——曾经与李汉卿并肩奋斗的知青老乡亲手为他披上盛装,银饰叮当作响,是几十年岁月酿出的醇厚温情。

重逢的温暖之外,更有实干帮扶的承诺。在捐赠签约仪式上,李汉卿代表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与盘龙彝族乡三七社区签订合作协议,捐赠十万元人民币,以实际行动推进东西部合作,助力民族文化振兴。

作为上海长白商会会长、上海东鑫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李汉卿表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推进东西部合作。“我们商会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助力盘龙乡的发展:一是消费助企,我们来消费当地的农特产品,助力当地的企业发展;二是文旅推广,产业对接;三是博爱助学;四是牵线上海理工大学,为当地企业提供科研攻关支持;五是就业帮扶,为在上海的盘龙乡学子、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与岗位对接。”

目前,上海杨浦区工商联与文山州工商联签订东西部合作协议,在此背景下,李汉卿表示将会继续加强和文山州砚山县的联系,继续加强新的合作。“乡村振兴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作为商会和企业家,我们都要有家国情怀,要有强国担当,尽企业家的责任,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李汉卿说道。

从几十年前的青春奉献,到如今的反哺助力,李汉卿与土锅寨的故事,是沪滇协作的生动缩影。火把节的火焰照亮了乡亲们的笑脸,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路——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终将在共同奋斗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记者:张晓依 黄皇)

(编辑:董飞 美编:冯蕾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