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从“出门看车”到“礼让行人”
发布时间:2025-07-14 16:51:51
一条斑马线,丈量着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一次礼让,折射出一方水土的精神底蕴。
十年前,“出门看车”还是我们过马路的生存本能,人车争道是城市街头的常态。而今日的文山,当公交车在斑马线前稳稳停下、出租车司机向行人挥手示意时,一种新的文明契约已然形成——机动车礼让率大幅上升,交通事故率骤降。这场从“避让求生”到“主动礼让”的蜕变,正是文山州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轴心,撬动社会文明跃升的生动缩影。
从“零违法挑战赛”到“交警小熊”。2017年,文山州启动首届“百万车主百日交通零违法挑战赛”,以“吨级汽油大奖”吸引车主组队参赛。这场看似游戏的赛事,实则编织了一张全民监督网。据统计,8年全州累计40余万车主参与,从首届1.2万人到第八届近10万人,零违法车队如星火燎原。
规则之外更有温度。2024年,文山市交警在朗月湾小区路口监控屏前守候,为主动礼让的司机送上毛绒“交警小熊”。一位收到奖励的驾驶人员坦言:“这只小熊让我更坚定要带头礼让。”这种柔性激励,将冰冷的交规转化为可触摸的认同感。
从道路改造到“文明巴士”。文明行为需要物理空间承载,文山市将创文与“城市革命”深度融合,改造18条市政道路,推进26条“白改黑”路面工程,提升通行质量;重构公共空间,完成华龙湖公园、七花广场等改造,新增绿地9万平方米;开通文山至平坝、小街城乡公交,打通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7天免费体验惠及数万名村民。
更富巧思的是文化浸润。32辆公交车变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巴士”,车厢内设“志愿服务站”,提供雨伞、药品等,车身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公园广场设立12个宣讲小舞台,用故事会、朗诵会传递文明理念,通勤路成了流动的道德课堂。
从行为约束到文化自觉。2025年发布的《做文明有礼文山人基本行为规范》,将“出行有礼”列为六大准则之一,明确“文明驾驶、礼让行人”“有序排队、主动让座”。通过《车让人责任书》细化奖惩,推动职业自觉生成。借助“文山交警微服务”平台实时上传礼让数据,市民抓拍的暖心瞬间被投射在城市大屏;社区VR事故模拟,让风险可感可知。
规则内化于科技,外化于习惯。文明交通的边界正从城市向乡村延伸,在四大入城口实施绿化美化,将三七文化、铝元素融入景观,拆除围挡6.5万平方米,换植树木2万株,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
文明不是管束而是唤醒,不是约束而是共生。一条人车共守、城乡共美的文明路径已然清晰。行人驻足红灯前,出租车静静停候斑马线。当“礼让行人”渐成风尚,行人亦需步履从容,过马路时,放下手机,快速通行,予司机一份便利。让“车让人,人守规”这六字箴言,伴随文山这座和谐城市每一次呼吸与脉动成长。
(李正红)
(编辑:刘虹 美编:冯蕾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