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市:无人机助力3万亩烟叶采收
发布时间:2025-07-16 10:16:12
盛夏7月,文山市3万余亩烤烟陆续进入采烤期,田间地头与烤房内一片繁忙景象,烟农们正紧张有序地开启“赶烤”模式。
在红甸乡红甸行政村的烟田里,一株株烤烟长势喜人。烟农们穿梭在烟垄间,双手熟练地采摘首批成熟的烟叶,打包成捆后由无人机吊运到路边装车运往烤房,开启从“绿叶”到“金叶”的蜕变模式。
村民李德旭了解到无人机吊运的商机后,学习了无人机吊运技术,今年6月,他考取了无人机驾驶证,投入5万余元购买了一台大疆T70P植保无人机。李德旭说,使用无人机一次能吊运50公斤左右的烟叶,充电一次10分钟,一早上能吊运五六吨烟叶。“用无人机吊运烟叶,既省时省力又高效,不吊运烟叶时,还能用它来打农药,按亩收费,平时也能增加一笔不错的收入。”李德旭表示,无人机应用于烤烟种植好处多。
利用无人机吊运烟叶。
在红甸行政村红甸村一组烤房内,工人们忙碌起来,一人负责分拣烟叶,一人熟练地将烟叶编在杆上,不一会儿工夫,一杆杆烟叶就被整齐地排列在烤房内。工作人员不敢松懈,反复调整烤房温度,确保烟叶烘烤过程万无一失。烟叶从嫩绿到金黄,烟农王映飞望着满地待烤的烟叶,眼中满是期待。“今年我家栽了46亩烤烟,现在开启第一炉烤烟。每个烤房的电费加燃料成本共计1200元左右,这次请了16名工人,每人每天务工收入130元左右。今年烤烟长势不错,希望有个好收成。”王映飞开心地说。
烟农采收烟叶准备烘烤。
走进马塘镇热水行政村热水村小组,连片的烟叶绿意盎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烟农苟永林带着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摘成熟烟叶,装进一个个麻袋,再搬运到车上准备运往烤房。3年前,苟永林开始种植烤烟,随着种植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去年他家栽种烤烟40亩,亩产5000元左右,共收入20万余元。今年,他家种植烤烟25亩,从7月2日开始采烤,整个采收过程预计持续2个月。
据了解,今年,文山市计划种植烤烟3万亩,预计产量达8.14万担,全市烤烟采烤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9月底完成收购,预计可助农增收1.35亿元。为了确保烤烟采烤与田间管理两不误,烟站还专门下派技术人员到合作社指导烟农做技术培训,在做好烤烟商品化烘烤的同时,加强烟农的后期烤烟大田管理,提高烤烟质量和产量,增加烟农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向传健 文/图)
(编辑:刘虹 美编:冯蕾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