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这家医院有“针”功夫,比利时留学生深研着迷

发布时间:2025-07-16 18:19:07  

“这枚员利针的角度要随经络走向调整,就像文山盘龙河的溪流绕着山走一样自然。”7月的文山骄阳正好,郑保骨伤科医院的诊室里,郑玉华院长手持员利针,向身旁的外籍学子耐心演示。这是来自比利时的医学留学生麦丽娜再次走进这家藏着“针”功夫的医院——从初探好奇到深研着迷,她与云南省级非遗“郑氏黄帝九针医术”的跨洋缘分,恰是这门古老技艺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一针入穴,播下探秘种子

2024年11月,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人类学专委会代表团的一员,麦丽娜第一次来郑保骨伤科医院。深入了解医院发展历史、文化渊源、省级非遗郑氏黄帝九针医术(以下简称“九针”)传承应用和临床疗效情况。诊室里,郑玉华正为一位颈肩痛患者施针:员利针快速斜刺进针,行提插捻转透痹出针,以解筋痹,开分间腠理调卫气,后予毫针微刺拔邪、开俞调元,短短十分钟,患者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患者感叹舒服了。“不用药物就能缓解疼痛?”麦丽娜盯着院长指尖翻飞的员利针,眼里满是好奇。麦丽娜在郑氏古医术传承馆里驻足最久:玻璃柜中,郑氏先祖用过的黄帝九针与现代临床使用的针具静静陈列,泛黄的医案上,“针灸药手法结合”的批注仍清晰可辨。这让她对起源于《黄帝内经》的“九针”疗法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直观感受到非遗医术的魅力,由此奠定了深入学习的契机。

一技除痹,点燃传播热情

缘分在半年后续写。2025年6月的中国-南亚博览会上,郑保医院的展区前人头攒动。麦丽娜挤过人群,正好撞见郑玉华用毫针为观众针刺合谷穴:“这是针对旅途中常见的头痛,比吃止痛药更温和。”演示台前,与九针配伍的药包正散发着沁人的清香。这是医院立足文山本地特色,选取三七、艾草等道地药材,精心研发而成的康养产品。麦丽娜正兴奋地和医务人员讨论草药知识,并认真学习记下院长所讲的:“中医不分国界,能缓解患者的痛苦就是传承的目的。”让中国中医走出国门,让全世界的人体验中医,认识中医,接受中医,传播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文化。

一习九针,深悟非遗魅力

7月再次到访,麦丽娜带着满满的疑问而来。在郑氏家族的传承谱系图前,郑玉华讲解郑氏中医特色灸法:“我们按照祖辈在宫廷里使用的灸具,一比一还原出来,所以医院一直使用的是皇室灸法。”从第一代传承人的“以身试针”到如今的“医养结合”,300余年的家族故事让麦丽娜听得入了迷。学习时,院长手把手地施针带教。小麦轻握员利针尝试模仿“揩摩分间松痹”的针刺手法,郑院长笑着纠正:针尖即眼,针入皮肤为快速透皮“力道要像抚摸绸缎,轻而柔,而非钻打石头——这种特殊的针刺手法会让患者痛感减轻,这是老祖宗从《黄帝内经》里悟出来的智慧。”当她看到郑院长应用黄帝九针中的大针精准刺入患者腰部穴位时,她突然明白:“原来‘九针’的‘九’,不是数字,是‘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的智慧。”结束时,她郑重请求:“我想把这些写成论文,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医术的神奇。”

从诊室到展会,从观摩到研学,麦丽娜的几番探访,恰似一扇窗:窗外,是文山的青山绿水滋养着古老技艺;窗内,是像郑玉华这样的传承人,正用一根根银针编织着跨文化的纽带。正如那枚在时光里流转的九针,一头连着民族的根,一头向着世界的光。

(来源:郑保骨伤科医院)

(编辑:刘红丹  美编:冯明兰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