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马关县:“六机制”促“六提升”为“背包巡察”增添新注解
发布时间:2025-07-17 15:44:16
马关县结合边境、山区、民族等县情实际,先行先试,创新作为,探索出了具有马关特色的“背包巡察”模式,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多年的揪心事、闹心事,巡察利剑作用充分彰显。近年来,该县通过实践应用“六个机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背包巡察”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巡察质效,为“背包巡察”增添了新注解。
坚持“一讲一评”机制,促干部能力提升。聚焦巡察干部能力短板问题,制定《中共马关县委巡察机构“每月一讲”学习制度》,每月举办1期巡察讲堂,按照“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课程,坚持以当前巡察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习导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通过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巡察干部政治能力、业务能力、自律能力,努力打造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的巡察铁军。制定《中共马关县委巡察工作“每轮一评”制度》,建立巡察干部履职测评和巡察质量复盘评估机制。在每轮巡察工作结束后,对巡察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评估鉴定,并将相关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参考。对各巡察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对本轮巡察工作进行复盘总结,查找巡察工作短板弱项、提炼特色亮点、总结经验做法。2024年以来,共开展“每月一讲”14期,参训人员300余人次;开展“每轮一评”3次,总结经验5条,对参加巡察的68名干部进行了工作鉴定,对表现优秀的13人进行了通报表扬。从巡察工作表现优秀的干部中提拔领导干部7名(正科2名,副科5名)、职级晋升5人。
创新“互助派员机制”,促巡改同题共答。针对个别单位以往巡察进驻“被动应付”、巡察撤点“甩手不管”的现象,通过派员全程参与、双向互动,实现“监督”与“被监督”同向发力。巡察进驻前,要求被巡单位选派1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交叉参与本轮巡察,既解决了巡察人员抽调难题,也以“老带新”“巡带训”的模式快速培养,以利于被巡单位做好后期整改工作。巡察组进驻后,要求被巡单位选派1名班子成员和1名业务骨干作为巡察联络员,负责提供资料、协调对接、跟进整改,打通信息壁垒,建立“问题解释—整改反馈”快速通道。巡察撤点后,抽调参与交叉巡察人员全程参与本单位巡察整改工作,确保问题销号“不降标”“不打折”。2024年以来,共通过互助派员机制抽调43人参与4轮巡察,有效解决了抽人难题,覆盖15个县级单位、7个乡镇、49个村(社区)党组织,累计发现问题2301个,移交问题线索26件,巡察全覆盖率达到88.26%。
建立“一库双码(马)机制”,促工作效率提升。注重巡察信息化建设,建立农科、民政、残联等6个部门17类惠民补贴补助发放情况的数据库、巡察发现共性问题库、涵盖各行业领域的政策法规库、十三届县委以来巡察典型案例库,通过运用数据库+问题库+政策法规库+巡察案例库“四库一体”的巡察“信息库”,为巡察组精准发现问题、定性问题、报告问题和指导问题整改提供指引。坚持应用群众通过手机扫码线上快速“码上反映问题”,巡察组一部手机快速收集问题逐一研判“马上办理”的“双码(马)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不愿跑来讲、不敢当面讲、“空心村”无人讲的难题,极大提升了巡察工作效率。2024年以来,共运用“信息库”数据查找比对发现仁和镇错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未享受低保残疾人补贴共计10余万元等各类问题70余个,通过“码上”收集和办理答复问题40余件。
应用“六访机制”,促对村巡察提升。持续完善对村巡察方式方法,根据地理位置、人口体量、资金项目、矛盾纠纷等村情实际对村级党组织进行科学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村(社区)因地制宜采取直接巡村、乡村一体巡、巡察“回头看”等方式分类施策。结合监督重点、村情特点、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实行进村入住访谈、进村入户走访、田间地头巡访、双码(马)模式随访、重点部位查访、一线测评回访的“六访机制”,结合春耕夏耘秋收实际,走进群众当中、深入田间地头,在一线精准发现并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2024年以来,共对18个“重点村”开展直接巡村、对31个“一般村”开展乡村一体巡、对2个“问题村”开展巡察“回头看”,发现问题908个,移交问题线索5件,全面完成了对村巡察全覆盖。马白镇多发错发社保资金、八寨镇虚报冒领易地搬迁补助款、公租房欠缴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追回资金119.81万元。通过应用“六访机制”,有效提升了群众对巡察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工作经验相继被CCTV—今日视界、华夏之声及省、州媒体采用和转载,马关巡察工作辨识度不断提升。
践行“兼职副组长”机制,促线索成案率提升。为破解巡察发现问题线索成案率不高难题,深化运用授权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主任担任巡察组“不驻组”副组长做法,凝聚监督合力提升巡察组发现问题线索能力。“兼职副组长”由对口联系被巡察单位的县纪委监委协作区纪检监察室负责人担任,负责与巡察组共同研判发现的重要问题及线索,指导筛选关键线索、帮助界定性质、锁定主攻方向、提供政策支持,并对“边巡边移”问题线索,做到提前介入、及时跟进、优先办理,推动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融合。巡察反馈后,“兼职副组长”充分发挥参与巡察、对被巡察党组织“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科学指导被巡察党组织及时高效整改。2024年以来,共授权兼职副组长12人次,组织开展室组分析研判15次,移交问题线索26件(其中边巡边移3件),立案11件,成案率42.3%,成案率较上年度明显提高。
探索“2套整改机制”促整改质效提升。坚持巡察发现问题和整改问题双向发力,把巡察整改作为系统工程,运用系统观念,探索形成“巡察意见向村级党组织和乡镇党委进行双反馈;督促村级党组织履行1个直接责任;推动乡镇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督导责任2个责任”的对村巡察“2+1+2”整改机制,以及“县委巡察机构、分管联系县级领导、领导小组成员3方传导压力;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县委巡察机构3方联动审核;N个职能部门系统整改”的“3+3+N”整改机制。通过持续推动整改各负其责、协同联动,切实增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质效,发挥巡察标本兼治作用。2024年以来,完成十四届县委第七至第十4轮巡察整改验收,共反馈问题2236个,验收通过2088个,整改率93.4%。上报巡察专报4篇,得到州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批示1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8次,有力推动了公租房、民生资金发放、财务管理等领域专项治理。向县委常委班子3人提出推动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的“零提示”3份,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协调会议和巡察移交情况通报会议3次。
(马关县委巡察办:刘剑伟 李一卓)
(编辑:周秋 美编:冯明兰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