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节气养生|大暑时节,防暑湿,护脾胃
发布时间:2025-07-21 08:40:46
二十四节气里的养生之道,蕴藏着健康密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联合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推出《节气养生》栏目,适时为大家推荐养生知识,展现二十四节气里的生命美学。跟着节气生活,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暑
7月22日
农历六月廿八
2025年的大暑节气来临
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医生邀你解锁养生秘籍
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一般在公历7月22至24日之间。此时,烈日高悬,暑气蒸腾,湿气弥漫,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段。
高温与高湿交织,人体极易受到“暑邪”和“湿邪”的双重夹击。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新陈代谢急剧加快,能量消耗巨大,稍不留意,就可能被中暑、乏力等不适症状找上门,还有可能会让脾胃功能变得虚弱,使我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还会削弱免疫力,让疾病有机可乘。另外,不少人贪凉心切,过度食用冷饮、直吹空调,这又容易引发肠胃不适、感冒等问题,所以防暑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暖。
大暑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快,能量消耗大,需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可选择瘦肉、鱼类、鸡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如黄瓜、西红柿)和水果(如桃子、葡萄)等。及时补充水分,除了白开水,还可以喝些淡盐水、酸梅汤等,避免大量饮用冰镇饮品,以免刺激肠胃。
防暑护阳,保证休息。遵循“晚睡早起”,适当午睡(15分钟-30分钟为宜),既能避开正午高温,又能弥补夜间睡眠不足,缓解疲劳。
适度锻炼,避免耗气。宜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轻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球类对抗),以防大量出汗导致脱水或中暑。
大暑高温高湿,“湿邪”易侵袭人体,导致身体沉重、乏力、食欲差等。中医常用艾灸(如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拔罐(疏通经络、祛湿散寒)等外治法,帮助排出湿邪。
(记者:刘红丹 来源:中国网、部分文字由AI生成 海报:冯明兰 视频: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
(美编:冯明兰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