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中国·腊科乡村民歌会 千年彝寨唱响民族文旅融合盛会

发布时间:2025-07-21 11:04:53  

7月18日至20日,国家级传统村落——马关县大栗树乡腊科村迎来了一场年度文化盛宴。以“千年古寨·旅居腊科”为主题的中国·腊科乡村民歌会,依托腊科村千年彝族古寨风貌、非遗技艺与生态资源,通过“唱、玩、吃、乐、享”五大板块,在火把节的热烈氛围中拉开帷幕,打造了一场沉浸式文旅融合盛会。

7月18日,在马关县大栗树乡腊科村村口,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们组成迎宾方阵,列队打开山门迎接八方来客,用悠扬的彝语山歌、醇厚的糖茶、世代相传的古老仪式拉开活动序幕。

同心广场上被嘹亮的歌声填满,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和省、州、县的合唱团同台竞演,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同胞们用原汁原味的山歌对唱拉开了乡村民歌合唱汇演序幕,声声演绎了彝族的热情似火、壮族的婉转悠扬,苗族的高亢激昂,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道出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赞歌。

捉鱼、套鸭子、抓石子、跳绳、套圈等游戏引得游客驻足参与,现场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捉鱼的孩童早已浑身湿透,一双双手在水里奋力摸索着……套鸭子的场地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被圈中的鸭子扑腾着翅膀“嘎嘎”叫,伴着观众的欢呼声和加油声,把整个村子的热闹劲都“烘”得滚烫,每个角落都浸透着酣畅淋漓的喜悦。

“这个活动办得真好,在这里既能陪小孩玩,自己还能找着童年的影子,关键是村里的氛围也好,不管认识不认识,凑在一起就像一家人,这种热闹劲,真是打心眼里舒服!”游客李苹说。

说到民族文化里的“吃”,腊科村的餐桌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刚走到展区旁,醇厚的肉香便直钻鼻腔,这是腊科火腿在“竭尽所能”的“招呼”客人。这些火腿选自本地散养的土猪,用传统工艺腌制后经数月风干,切开时肥瘦相间,瘦肉绯红如玛瑙,肥肉晶莹似凝脂,入口咸香回甘,带着阳光与烟火的独特风味。不少游客尝过一口便忍不住打包带走,说要把这份“腊科味道”捎给家人。

“今天在这里不光是玩得开心,更难得的是能近距离接触彝族文化。听了山歌,尝了火腿,跳了舞,这种热闹城里感受不到,全是浓浓的乡土味、民族味,下次有活动我肯定还来!”游客李焕说道。

而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热热闹闹的“土八碗宴”。四方桌依次排开,地道的民族菜肴陆续上桌:香飘四溢的腊科火腿、香气扑鼻的杀猪菜、酸爽开胃的酸菜血旺、清甜解腻的老豆腐……各族群众围坐一桌,举杯共饮享受美食。这桌“土八碗”,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腊科村人待客的热忱,是藏在烟火里的民族风情与乡土情怀,让每个在座的人都乐在其中、享在心头。

为期三天的活动,不仅让游客体验了乡村的乐趣与文化的魅力,更让腊科村的特色资源“活”了起来。近年来,马关县以民族文化为魂、生态优势为基,借力特色节庆活动与乡村旅游开发,成功打通“农文旅”融合通道,以产业项目带动农产品销售,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一条“文化引流、旅游变现、产业富民”的振兴新路。

正如大栗树乡副乡长张应洪说:“我们这次举办中国·腊科乡村民歌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守住我们文化,一个是铺发展之路。通过把非遗保护乡土文化落到实处,让村民从自己的歌声中找到归属感,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生命力。其次就是把我们的乡村‘农文旅’发展推向一个更深的高度,让大家知道腊科、了解腊科,用歌声唱出幸福,用欢笑聚起人气,让更多人爱上这里,让腊科的未来更有奔头!”

(记者:程攀 谭倩)

(编辑:刘虹 美编:冯蕾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